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中国土地策论

火烧 2008-09-29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围绕中国土地政策展开,强调粮食安全、农民生存保障及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需平衡土地红线与高科技农业,确保农民土地权益,避免失地风险,以实现国家稳定与长远发展。

    今天下纷扰,堪比战国,当下全球形势,乌云压阵,暗礁密布,金融危机又若烈焰浇油,其中诡异尽在明争暗斗之间。虽我之国力稍有新成,但远远未及决胜之力,而今我之格局实为难局,险关重重。然察其根本,若谋解局之道,其必守之本有三:

    其一,十亿众国,生死存亡,粮食安全,无出其右。

    其二,八成务农,其安身立命,乃土地维系,无可替代。且千年农国,土地为实,命魂所系,无以复加。失之毫厘,则天下难安。

    其三,我后进之邦,唯工业强国,决无它途。且昔日列强,依然霸守,困厄之局,唯有全面超越,方可终结。

    以上三者,皆为要害。三失其一,则万事俱休。然所谓难局,亦在此三者:

    若欲粮食安全,一必保土地红线,二必用高科农业,精员高效。各守三亩之法,虽可保红线,但不利高科农业,利害各半;

    今我之国力远远不及以工养农,若欲国本安定,则必使农户均有田土,春播秋收,方可保安身立命;

    若欲强国进取,则必使大量资源,为工业发展之资,尤其人力。然无论时代潮流,还是我国性质,均不容重演“圈地运动”,若农民失地,则天下必乱。处此列强依然环伺之际,乱则必毁强国之计。

    如此三者,可见当今之难,诚知后进艰险,但难至如此者,少矣。

    然细思之,可知最要紧者实为农民:一则农民须以土地为生存之最后保障,二则要解除土地对农民之束缚,三则土地用途不可随农民之自由而随意转换甚至荒废。一言以蔽之,关键在于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解放农民!

    此为三难之局。然其最难者,无过于欲使农民不必守于地头,又必确保其于生存关头仍有地可种。其必问,何谓生存关头?所谓生存关头,于一家一户而言,实为困境变绝境之关口(所谓困境,为零收入;所谓绝境,为陷入债务黑洞而无法纾解),大抵而言,为陷入困境一年之期。普通之家陷入困境,若一月得解,大可无碍;若半年得解,亦可挺过,但必有债务;若一年,则成“年关”,若此刻可解,虽债务日重,但因还债有望,则此关尚可熬过,反之,则必成生存关头,其时延愈长,困境愈不可解,即成绝境。   

    因此,一年之期于解此三难之局至关重要:无论何时,必使农民能于一年之内有地可种,方能真正实现土地为农民最后生存保障之意义,使其止于绝境之外,而易于脱离困境。

    除一年之期外,解局之本,还在法制。唯有法制,可使“有地可种”不受时间地域之限,而受国家承诺保护。实际为以法律文本方式确认农民权利与责任,内容必有如下五点,缺一不可:

    一,国家拥有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实质为土地使用权的分配权;

    二,国家授予自然法人固定地块固定期限内固定用途的使用权(如种植粮食三十年),简称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使用权可以合同形式转让,但任何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均仅在签订日起的一个公历年时间内有效,过一年期合同自动失效,土地使用权无条件回归;

    四,同一地块,当前转让合同若未到期或未终止,则转让人不可再次转让;

    五,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土地用途;若有擅自改变,视为违约,承担一切后果,土地使用权拥有者可无条件收回;若拒绝恢复土地用途,国家无条件收回土地使用权;破坏者须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

    如上五点,窃以为一可保土地红线,二可保农户有地,三可使农民解放,自由择业,如此农民则可自然职业分化,或可精于务农,或可进城务工。若务工不可而失其业,以一年之期仍可回归务农,不至陷入绝境,若不愿务农亦可转让使用权于精干者,轻松务工。

    如此解局之法或颇有繁琐,然窃以为别无它策。万策皆有其弱,窃以为本策关键为:必加强法制,使法制深入人心,特建专门执法力量,以防阻法外力量威胁土地使用权之正常流转。

    天下纷扰,我必先内强而后外方,难局于内,乃试为一策,民主之世,窃为一议,欢迎板砖。

相关文章

  • 滠水农夫:突破资本围猎小农,土地集体所有制优势不能丢
  • 滠水农夫:农民承包地有偿转让或开启土地私有化实质进程
  • 李昌平: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这条底线
  • 张路雄: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
  • 中国自由派的土地私有化歪经
  • 一封农民的来信——致李昌平老师
  • 耕者无其田——关于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化的辩论
  • 玛雅:关于农村土地私有化问题
  • 中国自由派的土地私有化歪方
  • 农业资本已控制了我们60%的田野
  • 从罗杰斯说到中国当农场主说起
  • 警惕:我国农业土地私有化改造的方向或已确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