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个伟大的名词又要诞生了—下岗农民

火烧 2008-09-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预测厉以宁推动土地股份制后可能催生‘下岗农民’概念,通过土地流转与资本运作实现土地私有化,引发对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与关注。
我来推断厉以宁的下一个建议。

下面厉以宁这个建议,说了一大推,用一句话盖括,就是让农民的土地股份制。
农民土地股份制得逞后,必然要有懂事长、经理等这类的官员,现在就可以肯定,这些官员决不会是普通农民,当然是谁出的钱多,谁的官位就越大,普通农民既不认识银行的,也没有贪的机会,自然也比不过他们钱多,最后也只能是个打工崽,或者奴隶工。,这时候他们就可以重新使用治“懒汉”的招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他们捞足了后,开始制造亏损。这时候厉以宁就会不失时机的提出下一个建议,“靓女先嫁”、“管理层收购”。当然还会不失时机的弄出一个诸如“MBO”这样的洋词儿,也会再创造一个“下岗农民”这种与国际接轨的人性化名词。最后达到“土地私有化”的最终目标。
现立此存照,希望各位到时候检验我今日的推断。


下面附上厉以宁刚刚提出的建议:

厉以宁:中国土地承包办法需要调整 应有效流转2008年09月02日2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日电(记者徐长安)中国全国政协二日在北京举行专题协
商会,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参政议政。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呼吁,中国当前土地承包办法应根据情况变
化调整完善,鼓励土地承包权有效流转。
  此间举行的专题协商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地区重庆和成都两地的官员,都对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提出意见。

  厉以宁说,随着新时期农村形势的发展,现行土地承包制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把土地等生
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
  中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
要,这种制度显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据全国政协常委李德水介绍,在中国南方、中西部以及丘陵地带,人均耕地较少,土地承包时又要肥
瘦搭配,一家三五亩地都被分割成七、八个甚至更多地块,这种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难以推广使用先进
科学技术,也无法与大市场全面对接,又得不到现代金融的良好服务。
  厉以宁对此表示,应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完善当前的土地承包办法,鼓励地方探索土地承包权的各种有
效流转形式,包括在不改变土地的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发展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
  他同时建议中央将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写入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推动试点。(责任编辑:赵健)

相关文章

  • 滠水农夫:突破资本围猎小农,土地集体所有制优势不能丢
  • 滠水农夫:农民承包地有偿转让或开启土地私有化实质进程
  • 李昌平: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土地村民集体所有制这条底线
  • 张路雄: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
  • 中国自由派的土地私有化歪经
  • 一封农民的来信——致李昌平老师
  • 耕者无其田——关于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化的辩论
  • 玛雅:关于农村土地私有化问题
  • 中国自由派的土地私有化歪方
  • 农业资本已控制了我们60%的田野
  • 从罗杰斯说到中国当农场主说起
  • 警惕:我国农业土地私有化改造的方向或已确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