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农伯啊农伯

火烧 2010-12-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讲述农民孙成泽培育马兰花替代进口草坪,实现节水绿化,体现农伯精神。马兰花成本低,适应性强,广泛应用于多个绿化工程,推动环保与农业发展。

农伯啊农伯  

马望野  

========================= 

 

在我们老家,时处旧社会的年月,对做工的人,有称挑夫的,担水妹的,打工崽的,机器佬的。。。。。。。一律都是和称呼者处在同一个辈分。唯独把种地的叫做农伯,总要比称呼者高一个辈分。到了全国解放转入新社会了,工人就被昵称成老大哥,特别是工宣队参加各单位斗批改的那个时候,尽管已认定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始终也没被提升一个辈份;而农民却依旧被尊称农伯,尤其是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之后,在孩子们以至家长们嘴里叫的则更亲近更热呼了。什么原因?我请教过不少有学问的专家、有阅历的前辈,除了“传统”二字,都没能得到一个令我信服的答案。依我自己不断的瞎琢磨,好象是不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种棉种粮,一离开了他们,我们就我无衣无食啦?他们总是来实的,从来不玩虚的。他们乃是作为生物的人类能够温饱生存的第一维护者、第一,保证者啊,所以大家都得拍着点!由于想到了这一层,我向来是不敢不尊重他们,不维护他们的。何况是今天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孙成泽老弟的事迹以后。 

 

孙成泽是辽宁省铁岭市一位68岁只有小学文凭的花匠。他早年一直在从事苗圃种植,上世纪80年代初,他是铁岭依靠卖进口草发家的第一批农民。“当时一共种了70多亩,客户遍及省内外,产品供不应求。”随着钱越挣越多,孙成泽心里越来越不踏实。在他看来,进口草坪纯粹是富贵草,成本高、耗水多不说,还祸害土地。进口草坪根系浅,草根又细又短,只生长在10—15厘米的富营养土层,天天得用水“喂”,从种到收,一亩地就得250吨水。为了保护草根,农民们起草坪时,必须带走五六厘米土层。而耕地的富营养层也就二三十厘米,种过几年草坪之后,土地中的有机质层就会被扒得干干净净,野草都不长,只能撂荒或者盖房子。种植草坪的过几年就换一块地租用。可是,我国现有草坪90%以上都是进口草种。“俺是农民,土地是咱的命根子。随着种过草坪的地方陆续盖了房子或者撂荒,我意识到卖进口草坪,扒地皮赚钱,不是科学发展。这种城市绿化一小块、乡村荒废一大片,浪费珍稀水土资源、个人发家致富的模式,不能再干下去了。”他生来就绝对不是那种挟洋自重,惟利是图的人啊!  

有没有什么植物可以代替进口草坪,既能绿化,又便于管理,还不损坏水土的?90年代初,孙成泽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孙成泽盯上了田间地头遍地都是的马兰花,它虽无人照料,却花团锦簇、茂密顽强,不仅耐旱、抗寒、保水、固土,而且无需天天浇水维护,无需“扒地皮”;客户需要,给种籽就行。。。。。。经过8年攻关,跑过多少院所,求教了无数专家,创业艰难困苦,这是意料中的事,无可避免,这里就多去说了。孙成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用马兰花代替进口草进行绿化,迅速变成现实。2001年,我国第一个马蔺草开发利用研究所在铁岭市成立。为了提高马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近几年来,孙成泽又成功选育出了蓝花白线、纯蓝色、蓝白相间以及菱角形、锯齿形等不同花色花形的7个马蔺新品种。目前孙成泽的研究所,已经在北京平谷区、山东东营市等地拥有4个生产基地,年产种籽70万吨。现在,大庆油田厂区城区、北京永定河护堤工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宁夏新疆内蒙古的荒漠治理工程、京承京石高速公路沿线、鞍钢本钢矿区生态恢复工程等,都大量使用了孙成泽的马蔺草。事实证明,马兰花的绿化成本大大低于现在普遍采用的进口草坪。以济南为例,进口草坪一平方米每年的费用在30—50元,而马兰花的种植成本仅在10元左右,而且一劳永逸,维护等成本极低;而在盐碱地的东营、大庆等城市,马兰花因为可以涵养水源,耗费水少,比较优势更为明显。越来越多原来从事草坪种植和经营的花农、经纪人,也加入到了推广马蔺绿化的事业中来,马兰花正在开遍天涯。。。。。。(《人民日报》2010/12/05 本报记者 何 勇:《农民花匠8年攻关培育节水、固土马兰花,替代进口草坪——孙成泽:让马兰花在城市绽放》)  

在这里,我不想多讲孙成泽与其团队科学研究的杰出成就,和在攻关路上所付出的无数心血,以及让他们克服诸多困难的顽强精神,只想讲讲孙成泽在这件事情中显露出来的的心思和出发点。这话要说起来也很简单。无非是他不想糟蹋土地,或者说他想造福社会。前者可以说是农民的一种本能,后者可以说是一个国民的本份。从经济的角度看来,孙成泽是成功的。从道德的角度看来,孙成泽也是高尚的。他的追求,不止于个人的蝇头小利发家致富,而是展望到国家的千秋大业繁衍强盛。仅仅由此看来,尊称他一声:农伯,该是很合适的吧?至少,他应该是我们那些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植棉种粮提供温饱的普通劳动者的一位代表啊!如果不讲得太远的话,我们应该记得,陈(毅)老总说过,是革命根据地的老乡用独轮小车把子弟兵推过长江解放了全中国的。直白点讲,今天被许多人宣扬的辉煌,也不能不说是建立在绝大多数农民工仅仅获得在全球数一数二的低工资的血汗基础之上。就拿历史上少见的大震大旱大水的今年来说吧,仅就他们打下的粮食而言,连接着前几个丰收年又是一个少见的丰收年!大灾之年依然是大丰收之年,实在难得!如果作为“工农联盟”之一的农民兄弟都被我们置诸脑后,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被称之为“望恩负义”了!  

可惜,在这方面,我们却出现了不少不应该出现的负面新闻。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据说其父母都是干部,本人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开车撞伤了一位女服务员,见伤者企图记下车号,竟然认为“农村的人特别难缠”而砍了她八刀致其死亡后逃逸。(《北京青年报》2010/12/01  新华社记者梁 娟:《大学生驾车撞人后将伤者杀害》)还有也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据前一阵诸多媒体揭露,一位乡里的干部,甚至只因来谈事的老人未经允许动用了他的水杯,便把人家拘留了七天。。。。。。这种认为“农村的人特别难缠”,鄙视、低看农民的观念从哪里来的?如果不说是千百年来旧社会遗留的腐朽传统,那么也应该承认是新社会没有来得及清除的反面的意识形态吧。即许是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不少同志,总是认为,农民落后,保守,自私,近视。。。。。。等等。冷静想想,这些不能令人待见的毛病,仅仅只存在农民兄弟身上么?其实,在而今摩登的、时尚的、新潮的、现代的。。。。。。等等类型的人物那里,比农村的人难缠的,比农民落后,保守,自私,近视。。。。。。的,比比皆是。就说那些张嘴就是“我爸是。。。。。。”的官二代、富二代:就说那些手掐游资能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等大款大鳄;就说那些有关系、有门路、有能耐、有机会成了某些界别首富排行榜上有名有姓的主儿,成了某些单位年薪在八、九位数字的高管们吧;除了有好车有别墅有二奶之外,还有谁不是穿金戴银,灯红酒绿,游走在名胜古迹,嬉闹于股市赌场,毫无愧色地在全球为我国夺得了高档名牌奢侈品最畅销的声誉!在他们中间,有谁能和孙成泽一样,或者有孙成泽脑子里的那么一点想头,关心着、惦念着农田被糟蹋了,水源被污染了,乡村被荒废了?在介绍孙成泽事迹的同一天的报纸上,我看到了如下的信息:由于农产品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方法落后、设施简陋,产后损失严重,玉米是8%—12%,马铃薯15%—25%,水果10%—15%,蔬菜则高达15%—20%。损耗农产品总量折算起来,大约是1.4亿亩耕地的产出。而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也不足2.8亿亩。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农产品储藏、保鲜和加工放在农业的首位。美国用于采收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0%,而70%的资金都用在采收后的环节,生鲜果蔬产后损耗控制在1.7%—5%之间,粮食损耗低于1%。专家测算,如果搞好初加工,我国主产区玉米损耗可降到4%,马铃薯损耗可降到6%,水果损耗可降到4%。这等于捡回多少耕地?(《人民日报 》2010/12/05  张 毅:《不能荒了“1.4亿亩”》)如果我们中间,那怕是官二代、富二代,那怕是大款、大鳄,那怕是首富、高管,有人能够想到:不能短了初加工,不能荒了这“1.4亿亩”;那么,阿弥陀佛,就谢天谢地了。真希望我们的主事者也能教教他们、管管他们!让他们也学学好,别让那些暴发户、败家子,低能儿,玩侉子弟们,毁坏了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含辛茹苦流血牺牲打造和建设的江山。写到这里,我就想,我国民间的农伯之称,还是很有道理,很应该的。至少比起那些挟洋自重,惟利是图的人,哪怕是顶着什么经理,董事,学者,专家,代表,委员,首长。。。。。。。等等桂冠的家伙,他们并不难缠,并不落后,保守,自私,近视。。。。。。啊!多一些孙成泽这样的农伯吧,多一些孙成泽这样的农伯的心思和出发点吧!分清蝇头小利和千秋大业,既要想的具体一点,实在一点,更要想的全面一点,长远一点。。。。。。  

(2010/12/0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