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感恩”与“普世价值”

火烧 2008-06-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探讨感恩教育与普世价值的关系,指出感恩应发自内心,而非强制培养。强调民心对政府的支持是真正的普世价值,批判盲目推崇西方价值观,呼吁回归社会现实与政治制度。

“感恩”与“普世价值” 
[ 强坛坛长 ] 于2008-06-04 16:47:22 上帖
原载:强国论坛
 


“感恩”一说,大约来源于几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因为上不起学而受到“私人慈善”的资助却不知道对资助者“感恩”因而又被取消资助的事件,并且,由此刮起了一股“感恩”之“热”,并上升到社会倡导的“感恩教育”,而最时髦的一句话是:感恩社会。
“感恩”是没错的,但是,“感恩”事件的缘起与归结,却形成了严重的悖论。
首先,上不起学如何“感恩”?又该感谁的“恩”?这恐怕不是“感恩”的问题了。不管其家庭出身在哪个社会层次,也不管其是否拥有权力和财富,任何人,都渴望着自尊的生活。因此,先有上不起学,然后有“慈善资助”,这“感恩”的基础就很不牢固。就是说,“资助者”与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甚至对立。在这个基础上,即使感恩,也必然是对“资助者”“感恩”,而对社会却并不“感恩”。
其次,“感恩”并非专门指生活在贫困中而需要被“私人慈善”资助的人们,而是指所有的人。也就是说,不管富者还是贫者,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企图让别人对其“感恩”。一部分人收入高了,有多余的钱去行使“慈善”,高收入是如何来的?一部分人收入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接受了他人的“慈善资助”,又为什么会这样?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收入也很低,却仍然去资助他人的,还有一部分人收入很高却不去资助他人的,这又昭示着什么?
第三,“感恩”之心,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一种情感,是任何方法都无法培养的一种情感。当人们从内心发出“感恩”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的教育和引导的,更不需要强制。相反,当人们缺乏“感恩”的心灵基础的时候,也是任何教育和强制无法起作用的。
四川地震以来的种种,昭示着什么?所有的人都被感动着,被解救和帮助的灾民们,没有人引导和教育他们,更没有人强制他们,但是,他们却都由衷的发出“感恩”的情感: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全国人民!尽管主流媒体把功劳归咎于西方多年来对中国的教育,尽管主流媒体把抗震救灾的精神归功于“普世价值”和“传统文化”。就是说,尽管主流文化一直在教育和引导人们“感恩”“西方社会”和“普世价值”和“传统文化”,但是,人民仍然发出“感谢党和政府”的“感恩”宣言,却并没有丝毫感恩“普世价值”和“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
这是什么?这就是民心所向!对一个政党和一个政府来说,民心所向,才是最大的“普世价值”!如果全国民众接受央视所宣传和倡导的,去“感恩”西方社会、普世价值、传统文化,而不是“感谢党和政府”,那才真正是悲哀!
任何价值取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上的,离开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去谈什么“普世价值”,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疯狂的贩卖什么超社会的“普世价值”,无疑都是为了达到破坏当前社会政治制度的目的,至少是为了扰乱社会意识。
“感恩”是需要的,温总理的“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也就是一种“感恩”。但是,最高领导人更应该带头感恩,感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者的恩,感人民的恩。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福山眼中的美国政治制度正在褪色
  • 社科报:如此“价值”,焉可“普世”?
  • 必须认真清算试图颠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小伎俩”
  • 美军再爆丑闻:阵亡将士遗体被当垃圾填埋处理
  • 独家网译文:奥巴马政府公然挑战国内公民自由权的20个例证
  • 云淡水暖:爱国是“普世价值”?——从“美国爱国者法案”说起
  • 莫以普世之名行乱世之实--“伪普世价值”批判
  • 香港《纵横》杂志:亨廷顿谈普世价值
  • 闲言:这样的“婊子”也敢出来立“牌坊”--评秦晓
  • 中国贪官推崇美国普世价值--开启反腐肃奸 对外强悍的新时代
  • 美华:台湾军情局如何金钱资助普世价值论“民运人士”
  • 两个总统 并不低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