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质疑《高干子女亿万富豪何其多》一文

火烧 2009-01-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质疑《高干子女亿万富豪何其多》数据真实性,分析高干子女财富来源与社会现状,探讨老一代高干子女生存状况及新一代高干子女与老革命子女的区别。

近日看过《高干子女亿万富豪何其多》一文,文中说“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占中国大陆全部亿万大富豪的94%还多”。对这个说法,我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它符合我在社会中的感受。但同时我有一个疑问,就是这身为亿万富豪的2932个高干子女是哪个时期的高干子女?  

从头说起:我生于1952年,我父亲于那一年参军即随志愿军赴朝作战。1958年,父亲回国后被授于少尉军衔。他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按师级退休。我始终不认为他是什么“高干”。但我对真正的高干子女的圈子比较熟悉,这是有原因的。  

我父亲从朝鲜回国不久,担任某大军区首长宿舍区的警卫排排长。在这个宿舍区居住的首长有七八位,全是1955年授衔的将军,也是战争年代名声赫赫的人物。而我也随父母住在这个宿舍区内,因此也同将军们的子女玩耍在一起。有一种说法,说干部子女按父母的级别分等级。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老一代的干部子女分“圈子”,在哪个圈子一般是与他们的住处,学校等因素有关。当然,那时的干部子女中也确有比父母的官大小的现象,但有这种低俗表现的人很少。  

光阴似间,今天那些出生于四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初的高干子女们已接近七旬或六旬,他们现在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2000年春节期间,我应邀参加过我曾经结识的高干子女办的一次团拜会。参加这次团拜会的大多数人是文革前本地区军级以上和省级的干部子女,他们中有少数人在政府机关工作,但都不是掌权的职务;有些在经商,其中只有个别人成为“先富起来”的,但距亿万富豪要差上十万八千里;有不少人竟沦落到社会底层,他们有的靠1000元左右的微薄退休金过活,有的甚至生活无着,如有一个少时与我同龄的玩伴,其父是老红军,1955年授衔的将军,他下岗后没有任何收入,靠有时为有钱人开车拿点小钱;还有文革前的大军区领导之子下海经商不成功,至今既无退休金也无医保,靠一个开公司的朋友接济。。

因我经商,常与外地朋友联系,据我所了解,各地的老干部子女的情况与我们这里都差不多。  

老一代高干子女的父母都是红军,抗战时期参加革命,为了人民解放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共和国建设时期,虽大权在握,大多数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们中很多人在改革开放前后离休,不少是在毛主席逝世后根据“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精神离开了领导岗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多数已不在世。现在的高干怎么样?看来完全不能与老革命的一代人混为一谈。  

如本省九十年代的一个省委主要领导人,1949年参加革命,当时是随我军南下的工作团伙食管理员,90年前后“知识化”了上来,在位年数不短,在干部群众中口碑很差,别的不说,他的儿子就不明不白地成了巨富。这位高干子女怎么能够与老革命干部的子女同日而语?  

今天是有一些高干子女通过不正当途径成为富豪,问题是他们的父母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的高级干部。我不是专业研究人士,希望有人能统计一下,《高干子女亿万富豪何其多》一文披露的身为亿万富豪的2932个高干子女的父母有多少参加过红军,有多少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不要让某些人利用假共产党人的腐败行为诋毁真共产党和否定中国革命历史。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