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摁下葫芦起了瓢!--谈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火烧 2008-09-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31
文章探讨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与需求不足的两难局面,分析雇佣劳动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指出房地产投资与消费能力下降之间的矛盾,揭示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与挑战。

摁下葫芦起了瓢!

——谈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迎春

一,当前我国经济的两难处境

通货膨胀与需求不足、经济放缓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两难处境。担心通货膨胀引起社会不稳定,要千方百计抑制物价;物价稍稍稳定,又担心需求不足、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失业者增加,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就是当前我国经济的两难处境。当然,这种两难处境不仅在我国存在,美国等国家也同样存在,这对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国家具有普遍性。

据中国证券报9月11日报导,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至8月已经降到4。9%,“与此同时,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由2007年的17.23%下降到14.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可比增速由12.6%回落到6.3%。消费者对经济走向的预期、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意愿,都比去年大幅下降。显然,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一方面是要抑制通货膨胀;一方面又怕经济停滞,这就叫摁下葫芦起了瓢!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两者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又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根本原因在于实行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社会,经常性的问题是所谓的“需求不足”,而通货膨胀则是“需求不足”的派生现象。

实现雇佣劳动制度,老板要赚钱,赚更多的钱,就必须尽量减少工资的支出:少用工人、压低工资。工人对于资本家来说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能赚钱就雇,不能赚钱就炒鱿鱼。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就已经把工资与利润的对立,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了,而我们一些所谓的共产党领导人,居然到二十一世纪还要靠雇佣劳动制度发展经济!资本主义社会总是一方面财富的积累,商品多得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大量工人没有钱,买不起更多的商品,所谓的“需求不足”是雇佣劳动制度的基本特征。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侵略别的国家,实现其推销商品、包括武器的目的。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说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54页)

为了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银行家采取贷款的办法,就是寅吃卯粮,预支人们的消费能力。于是贷款买房、买汽车、买耐用消费品的现象成为流行的办法,总之,大量消费者变成为了资本家的负债人,成为“房奴”、“车奴”等等。而这种预支的消费,是靠发行纸币来支撑的。

单靠刺激生活消费还不能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又采取了大量发行纸币,扩大再生产的办法。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需求包括消费与投资(严格地说还包括出口。当前我国出口的问题更突出,主要出口地美国、欧盟等的经济情况都不妙,这里就不涉及了),增加投资是扩大需求的重要内容。近十多年来,我国大量投资发展房地产,银行一方面贷款给房地产商,另一方面又贷款给购房者,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所需产品的发展: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带动了房屋装修、家具生产和城市建设等,显现出一时的繁荣。但是,房屋等产品最终是要消费的。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近28平米,而大多数工人连支付日常生活、学生的学费、病人的医疗费都困难,哪里有钱买动则几十万的房子?这种靠大量发行纸币支撑的“繁荣”,必然带来通货膨胀。

我国有13亿人,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怎么会出现“需求不足”的现象呢?回过头来看看,在毛泽东时期,我们的生产发展也很快,但是,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工人工资逐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上升等,广大劳动群众消费能力不断增长,根本不存在什么“需求不足”的问题;当时城镇房屋主要是公有的,建了住宅就分配,根本就不存在分不出去的问题。当时存在的问题是生产总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推动了生产不断地发展,因而被一些人讽刺为“短缺经济”。

需求不足就大量发行纸币刺激消费,大量投资搞建设,而广大劳动群众仍然处于贫困的境地,因而只能制造一时繁荣的假象,接着就是通货膨胀;抑制了通货膨胀,又露出了需求不足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两难处境不断交替出现的必然性。

可见,当前的两难处境是实行雇佣劳动制度造成的。在现行的雇佣劳动制度下,想依靠什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解决问题,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幻想。老牌帝国主义运用这种财政、货币政策解决两难问题,至今也没有取得成效。当前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难道我们还要走这样一条老路吗?

三,利用、限制、改造雇佣劳动制度是走出两难困境的根本出路

当前,我国的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群众意见很大。如果再出现通货膨胀或者是经济危机,必将再现原苏联彻底崩溃的情景,世界历史会出现一个更大的倒退!

出路何在?

既然需求不足与通货膨胀的根源都是雇佣劳动制度,因此就只有实行公有制,改变雇佣劳动制度才是根本出路。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具体情况,当前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应该采用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才是走出两难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