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房地产有点像当年的香港
文章通过对比国内房地产与当年香港的相似之处,指出房价飙升、泡沫风险及移民趋势,提醒投资者警惕市场回调,及时调整资产配置。
国内的房地产有点像当年的香港
-- 大宗师
95年时有个香港同事,名校计算机本科优秀毕业生,以前还在微软干过一段,平时工作十分卖力。有一天他突然给我讲,他要辞工继承家业,我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他讲,他祖父在香港几十年来一直投资一家公司,最近这家公司破产,作为老股东之一,他祖父分得几间破败狭小的烂厂房。可谁知当时的香港地产如日中天,几间又小又烂的破厂房居然卖了几千万港币,他祖父为了将来不交遗产税,现在就打算把这笔钱赠送给他,但条件是他必须辞工回家帮衬家族的生意。万般无奈,他辞了工,回家继承家业去了。后来他去福建投资做生意,可惜他没能得到国内腐败的好处,恰恰相反,他得了腐败的坏处,被当地官员一整,翻了船,亏了本,又撤回来了,那是后话了,这里不多提了。
那时香港的房地产跟疯了一样,拼命的涨,大家都知道香港人在香港住的很不宽裕,小小的鸽子楼住了一大家子人,但就这点小阁楼,一张嘴就是几百万港币的价,当时要卖了移民到这边,随随便便就能买个三千尺的大宅子外加个宝马、奔驰什么的豪车。在香港,香港人不仅住的紧,车子也贵,一辆好点的宝马、奔驰,没个百万港币根本就下不来。拿了卖了房子的钱移民到这边,一看豪宅、豪车比香港便宜大发了,就猛找大的房子、贵的车子买,结果买下来才知道又要交这个税、又要买这个保险,一算下来比香港也便宜不到哪儿去,再加上这边赚钱远不如在香港赚祖国大陆的钱容易,坐吃山空,一下子又着急后悔了。97一过,一看没什么事,一窝蜂移民过来的香港人又一窝蜂的回归香港了,不仅如此,还教育留守的小孩子一定要讲广东话、学国语,将来也要回香港去赚祖国大陆的钱。移民居驻地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本来由于这些香港移民的进入大涨,结果他们一回归,又大跌了。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及97效应这对蝴蝶的翅膀在香港这弹丸之地一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了风暴!
股市也好、房市也罢,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居然会使人们集体失去理智,认为它invincible,不可能跌,这时候大概就要出问题了。新世纪的门槛刚刚迈过,香港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起就垮了,这下子是不跌则已,一跌就跌跌不休。我太太的一个女友家在深圳,香港房市跌了一半的时候进去抄底,一下子被套牢,又跌下去一半,当然现在已解套了,但资金被套牢这么久,可不是什么好的投资。
香港弹丸之地,能活下来,还活的有滋有味,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的是祖国大陆。香港的财富来源,一是免税港口贸易,曾经是唯一的大陆和外界物流的港口通道,另一个就是地产。香港人住的很紧张,对房产的刚性需求很高,这是高房价的基础。到香港四处多走走就会发现其实香港有很多空地,但政府硬性规定每年只拍卖非常有限的地皮面积用于房产开发,于是香港可用的地皮面积每年都只会非常紧张,这就人为的为高房价创造了基本条件。香港免税港口的优势将来必将会随着国内其他良港的开发及洲际高速铁路的建设而随之减弱,将不得不将旅游及金融投资作为其财富主力,但房地产仍将作为一大产业支柱,除非深圳、珠海、澳门等地与香港合并组建大香港,那原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就不会那么火了,而深圳、珠海房地产就要火了。当然那还将是大香港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香港的房地产业还会火下去。
最近听国内的朋友们讲,国内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涨疯了,北京别管多烂的房子,只要在几环之内,一平米就是三万以上的价钱,什么烂房子,一张嘴就是几百万的价。在北京,是个人by default就是百万富翁,一般人还不止一套房,千万富翁绝对遍地都是了,这可和当年香港一模一样了。这些大城市的人应该学学当年香港人,what is up has to come down,再疯狂的房市也有垮的一天,和当年香港房市一样,要尽早卖了国内的房子,移民到这边来,也一出手就买它个三千尺的大宅子外加个宝马、奔驰什么的。估计如果国内房地产垮起来的话,也和当年香港一样,会一垮再垮,跌他个70%应该不算太多。但也不至于完全垮掉,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房地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还将是中国产业的支柱之一,大中城市的房市在调整之后还将不断火下去。
-- 大宗师
95年时有个香港同事,名校计算机本科优秀毕业生,以前还在微软干过一段,平时工作十分卖力。有一天他突然给我讲,他要辞工继承家业,我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他讲,他祖父在香港几十年来一直投资一家公司,最近这家公司破产,作为老股东之一,他祖父分得几间破败狭小的烂厂房。可谁知当时的香港地产如日中天,几间又小又烂的破厂房居然卖了几千万港币,他祖父为了将来不交遗产税,现在就打算把这笔钱赠送给他,但条件是他必须辞工回家帮衬家族的生意。万般无奈,他辞了工,回家继承家业去了。后来他去福建投资做生意,可惜他没能得到国内腐败的好处,恰恰相反,他得了腐败的坏处,被当地官员一整,翻了船,亏了本,又撤回来了,那是后话了,这里不多提了。
那时香港的房地产跟疯了一样,拼命的涨,大家都知道香港人在香港住的很不宽裕,小小的鸽子楼住了一大家子人,但就这点小阁楼,一张嘴就是几百万港币的价,当时要卖了移民到这边,随随便便就能买个三千尺的大宅子外加个宝马、奔驰什么的豪车。在香港,香港人不仅住的紧,车子也贵,一辆好点的宝马、奔驰,没个百万港币根本就下不来。拿了卖了房子的钱移民到这边,一看豪宅、豪车比香港便宜大发了,就猛找大的房子、贵的车子买,结果买下来才知道又要交这个税、又要买这个保险,一算下来比香港也便宜不到哪儿去,再加上这边赚钱远不如在香港赚祖国大陆的钱容易,坐吃山空,一下子又着急后悔了。97一过,一看没什么事,一窝蜂移民过来的香港人又一窝蜂的回归香港了,不仅如此,还教育留守的小孩子一定要讲广东话、学国语,将来也要回香港去赚祖国大陆的钱。移民居驻地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本来由于这些香港移民的进入大涨,结果他们一回归,又大跌了。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及97效应这对蝴蝶的翅膀在香港这弹丸之地一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了风暴!
股市也好、房市也罢,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居然会使人们集体失去理智,认为它invincible,不可能跌,这时候大概就要出问题了。新世纪的门槛刚刚迈过,香港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起就垮了,这下子是不跌则已,一跌就跌跌不休。我太太的一个女友家在深圳,香港房市跌了一半的时候进去抄底,一下子被套牢,又跌下去一半,当然现在已解套了,但资金被套牢这么久,可不是什么好的投资。
香港弹丸之地,能活下来,还活的有滋有味,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靠的是祖国大陆。香港的财富来源,一是免税港口贸易,曾经是唯一的大陆和外界物流的港口通道,另一个就是地产。香港人住的很紧张,对房产的刚性需求很高,这是高房价的基础。到香港四处多走走就会发现其实香港有很多空地,但政府硬性规定每年只拍卖非常有限的地皮面积用于房产开发,于是香港可用的地皮面积每年都只会非常紧张,这就人为的为高房价创造了基本条件。香港免税港口的优势将来必将会随着国内其他良港的开发及洲际高速铁路的建设而随之减弱,将不得不将旅游及金融投资作为其财富主力,但房地产仍将作为一大产业支柱,除非深圳、珠海、澳门等地与香港合并组建大香港,那原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就不会那么火了,而深圳、珠海房地产就要火了。当然那还将是大香港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香港的房地产业还会火下去。
最近听国内的朋友们讲,国内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涨疯了,北京别管多烂的房子,只要在几环之内,一平米就是三万以上的价钱,什么烂房子,一张嘴就是几百万的价。在北京,是个人by default就是百万富翁,一般人还不止一套房,千万富翁绝对遍地都是了,这可和当年香港一模一样了。这些大城市的人应该学学当年香港人,what is up has to come down,再疯狂的房市也有垮的一天,和当年香港房市一样,要尽早卖了国内的房子,移民到这边来,也一出手就买它个三千尺的大宅子外加个宝马、奔驰什么的。估计如果国内房地产垮起来的话,也和当年香港一样,会一垮再垮,跌他个70%应该不算太多。但也不至于完全垮掉,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房地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还将是中国产业的支柱之一,大中城市的房市在调整之后还将不断火下去。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