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警惕在往扩大内需的政策里面夹私货

火烧 2008-11-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扩大内需政策应聚焦消费领域,但部分地方对策偏向基建投资,引发对政策落实方向的担忧。强调需关注消费拉动与民生改善,避免政策偏离初衷。

    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业已出台,总投资将高达4万亿人民币。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出台这个政策是实现国民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的英明之举,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惠民之策。

    但是,正如这个伟大国家发生的所有事情一样,政策是形象,对策才是真正的方向。尽管政策的出台已经刺激了半死不活的沪深两市连续大涨,但长期的效果还要看各省市的具体对策。

    今日,据新浪新闻转载北京晚报消息,北京“市委常委会昨天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部署本市具体工作安排”。“会议强调,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议部署,今后两年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0000亿元。”

    一片忠心令人感慨,一串数字令人振奋,一个主体令人喷血。

    在“扩大内需”千呼万唤的今天,始出来的居然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内需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二是消费。此番扩大内需,要扩的是哪个需,本来是相当清楚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条理分明:关于扶植企业的,有三条;关于社会保障、城乡增收问题的,有三条,另有一条涉及环保,一条涉及震区。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只有两条,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条是加快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但重点是在中西部。

    如果说还嫌不够明白的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讲的总是够清楚了吧,“各级政府要加强经济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落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特别是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发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形势保持下去。”“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

    如果说还嫌级别不够的话,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总是够格了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胡锦涛总书记在10月24日的亚洲首脑会议开幕式上再次强调。到了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进一步指出了“特别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再次突出了重中之重。足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扩大内需的侧重点完全是集中在消费领域,立足点完全是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上面。

    但是,北京素来都有一种天然的能力,善于将一切政策都转化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本来,倾国之力于一市,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北京奥运会,已经让北京这个城市独享了改革开放的最丰硕成果。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北京在七年之内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计高达2800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很多非货币支出,比如,为了让北京能够成功举办奥运会,河北一些地方的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庄稼干枯而死却不能使用眼前流淌的河水灌溉。

    当然,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光辉成果能够展示在全世界的友人面前,全国各地、各族的人民都默默地为北京奥运会做着无私奉献。东南部经济大省用自己的税金为北京铺路搭桥,中西部劳动力大省用自己的血汗为北京添砖加瓦。当然,这其中也有平凡而又伟大的北京基层单位,某居委会打出了标语:“减少出行,为外国友人让出畅通大道”。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现在,奥运会结束了,按理说,北京的基础设施已经由全国人民出钱出力有了大发展了,现在轮到北京市自己出钱扩大内需了,结果还是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而且几乎是完全地跟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唱反调,几乎让人相信“政令不出中南海”不是一句假话、大话、空话。几乎与此同时,广东、浙江这两个经济大省也相继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重心都放在对中小企业帮扶和推动转型升级上面,两相对比,为何南方诸省总是输血,北京一市总是受血,也就毋庸赘言了。

毕尔优科夫的blog:

blog.sina.com.cn/biryukov

相关文章

  • 明年三重叠加了就是严重经济危机的开始
  • 左大培: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李慎明:高度重视七个基础性资源可能相对萎缩的挑战
  • 周新城: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 何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点评论
  • 郎咸平的忽悠--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2)
  •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深层次的隐忧
  • 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很快就会到来
  • 邋遢道人:从“技术创新”谈起--五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邋遢道人:从“民工荒”谈起——三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曹建海:注水的GDP数据,如何成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依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