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才意识到:大豆产业控制在外国人手上
油脂产业两大“要穴”被外国把持
上海证券报
作者:阮晓琴
中国储备粮公司人士认为,大豆和植物油价格逆“抛”上涨,政府调控能力薄弱,并不是储备太少,最根本的原因是大豆产业中原料和压榨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上。
根据中华粮网预测,2007年全年大豆进口量有望达到3100万吨,植物油进口量预计为840万吨,全年进口油脂油料折合食用油量将高达1500万吨左右,国内植物油需求对外依赖度也从去年的56.8%进一步提高至62.5%,提高 5.7个百分点。
从油脂产业链来说,从原料大豆到压榨环节,均控制在外国人手上。近年来,大豆进口猛增,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进口国以来,进口数量从58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2074万吨。200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89万吨,同比增加8.1%。而我国大豆的生产能力基本在1500~1600万吨徘徊。
另一方面,目前,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四大国际粮商已经控制了国际大豆90%的贸易,造成了“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价格”的畸形格局。
更为畸形的是,在它们的战略之下,中国本土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目前,80%以上的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上述四大粮商手上。
由于产业链薄弱,中国每次到国际上采购,都会遇到抬价。据农产品分析师陈保民介绍,从盘面上看,2007年12月份,中国政府在美盘买了50万吨大豆,当天,美盘价格大涨。
去年大豆植物油价格上涨,中国花了很高代价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植物油771万吨,同比增加 28.9%,进口均价从年初的584美元/吨涨到年末的860美元/吨,涨幅高达47.3%,进口总金额达到56亿美元,同比涨幅为104.3%。
“中国大豆、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太高,真的是特别无奈。”津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涛表示。
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支持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关文章
-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
- 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
-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
-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 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
- 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
- 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
- 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
- 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
- 警惕中国未来粮荒
- 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