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想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

火烧 2007-11-2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面临诸多挑战,QDII基金亏损、中投公司潜亏等案例显示赚取外国人钱难度大。同时,外国人赚中国钱则较为容易,凸显中国在投资水平、经验及人才方面的不足。

想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

上海证券报 2007年11月27日

诸葛立早


  本文的题目,出自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一篇文章的小标题。

  余永定先生是一个严谨而又睿智的经济学家。比之于那些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发表一通高论的“明星学者”,他出言不多,但言发必中,正所谓 “大音稀声”也。这次,在谈及次贷危机给美国等国家的许多金融机构造成巨额亏损时,他感慨系之:“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如何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打拼。” 他甚至说,中国的交易员们连最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想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何以见得?因为“这完全是一场规则为对方取胜而设计的比赛。”他坦言,日本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行走几十年依然被美国人打得落花流水,东方人要想不输也难。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在华外国跨国公司的利润率是22%。而在华美国公司的利润率据说达到了33%。美国金融机构从中国赚的钱更是高得离谱。这就意味着,即便中国对外金融投资的收益率能达到新加坡的水平(8%左右),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还是在做赔本生意。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对余先生的判断,投资QDII的“基民”已经有了切肤之感。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11月20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不久前“出海”的4只QDII基金已经跌破或者迫近0.9元净值大关。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在这一周前3个交易日香港国企指数下跌累计4.45%,道琼斯、纳斯达克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上述QDII基金的最新净值可能更低。

  QDII基金在发行期受到热捧,冻结申购资金和基金持有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因此影响面格外广泛。以成立时持有人数计,上投摩根亚太基金的持有人数达到199.4万人,华夏全球精选基金达到183.7万人,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达到179万人,南方全球精选基金达到139.5万人。短短2个月内,上述4只QDII基金的700余万持有人、合计超过120亿元人民币的账面损失,给人以明确的提醒:“想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值得警醒的,不止是投资QDII的“基民”。有着很强实力背景的中投公司,在“黑石”上“绊了一脚”,乃至现在潜亏7亿美元,同样给人以明确的提醒:“想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

  与之相映成照的是,外国人赚我们的钱,倒很驾轻就熟。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不少美国金融机构造成了很大损失,但他们却明言,次贷损失中国补。美国银行曾声称,他们投资建行的收益是次贷损失的8倍。最近,商务部也发出警示:要警惕日元套利资金冲击国内金融。因为自2005年7月21日至 2007年6月1日,人民币兑日元升值17.4%,如果考虑人民币与日元2%至3%的利差,仅按投资银行存款计算,不考虑交易费用,日元人民币利差交易累计最低可获约21%的收益,如果投资股市、房地产,累计收益率可望达到100%至300%。两相对比,在投资水平、投资经验、投资人才等诸方面,我们宁可低调、低调、再低调。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实事求是。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时下是一本风靡财经界的畅销书。有人对它持不同看法。但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它并非哗众取宠而好高骛远,其苦口婆心地列举事实,站在分析世界货币最终走向的宏观高纬度上,有理有节地向一切都来得那么艰苦卓绝的祖国发出彰明较著的警言:中国今天的“经济成果”已到了被人虎视收割的“丰收季节”,中国今天的“金融消防”刻不容缓需要一道坚不可摧的“金融防火墙”!他以言辞颇为激烈的方式告诉国人:看不见的“金融战争”早已在您的家园打响,看不见的“金融战火”已经烧到了您屁股的座下,大大小小擅长内外勾结专食财富的“金融鳄鱼”正张开血盆大口等着您,制造出形形色色人为的金融动荡,然后伺机一口把您吞掉!在这个意义上,窃以为,余永定的告诫和宋鸿兵的警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文章

  • 杨斌:中国崛起必然遭遇美国霸权围堵
  • 黄金和石油的扳机在“鸡的屁”
  • 余云辉:商务部不该对境外掠夺者松绑(原文)
  • 余云辉:松绑外资进入房地产要警惕国民财富外流
  • 江涌:论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对中国的“剩余价值”
  • 不能再引狼入室了--回复网友否定银行被贱卖
  • 货币阴谋:全球化背后的帝国阴谋与金融潜规则
  • 我们的命运是什么?——中美金融战争全过程
  •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 吴辉:中国应该就金融危机对美国进行报复
  • 吴辉:中国金融的国家力量为何缺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