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警惕:美国又来中国推销房贷债券

火烧 2008-07-1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警示美国再次向中国推销房贷债券,指出中国购买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面临困境,提醒投资者在国际经济不景气时需谨慎。内容涉及次债危机、美国政府政策及国际金融风险。

中国购买的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已经面临困境,没有想到,布什政府居然再次动员中国购买房贷债券。如此执着,美国民众真的应该感到欣慰,民选总统真的敬业。——时寒冰(暖之)


许多人把次债危机简单地看作一场金融危机,它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发生危机的前瞻,紧随次债危机的,就是美国实体经济根基的动摇,而这必然放大而不是缩小、加剧而不是延缓次债危机危害的扩散。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比较悲观的情况下,购买美国的房贷债券当慎之又慎。中国投资在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贷美和房利美中的债券面临困境,就已经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警惕:美国又来中国推销房贷债券
——上海证券报2008年7月17日
     陈军华

    美国按揭市场拖欠借款情况日趋严重,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资助房贷机构深陷困境。在此背景下,布什政府呼吁中国央行购买更多的美国政府担保的房贷债券。据国内媒体报道,目前,美国政府派遣的住宅与都市发展部部长杰克逊正在北京访问,意在为全美抵押协会的证券招揽中国外汇储备这一大客户。杰克逊表示,将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接触,如中国建设银行,商谈购买政府支持下的房贷证券事宜。
    类似的这种场景我们似曾相识。在去年次债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政府高管频频出镜,强调次债危机并不严重,并暗示次债危机带来“抄底”良机,呼吁国际社会及时伸出援手。结果,一些国家真的就相信了。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向美国注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31日,仅欧洲就为挽救次债危机注资6441.55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同期1452.5亿美元的注资,欧洲此后的注资都是超过万亿美元。当这些注资无法产生效果时,救火者才惊愕地发现他们已经惹火烧身:由次级债衍生出来的创新产品,早已掘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
    美国次债危机在国际“抄底”资金的救护下,暂时趋缓,但巨大的危机是无法掩盖的。早在今年4月份,国际投机大鳄索罗斯就断言,目前的金融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股票市场在经过短暂反弹后将继续下跌。他预言,本轮股市反弹可能仅持续6周至三个月,因为美国会更接近经济衰退。目前的情形完全如索罗斯所料。美国次债危机经过短暂的停顿后,再次爆发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美国房贷债券显然应该慎之又慎。
    实际上,中国投资在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贷美和房利美中的债券面临困境,就已经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Foreign Portfolio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中国是房贷美和房利美这两家公司排名第一的外国债权人,持有3760亿美元公司债券,接下来依次是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等,海外投资者共持有1.3万亿美元该公司的债券。房贷美和房利美出现危机,中国的3760亿美元投资有可能遭遇重创。而自去年8月份以来,房贷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幅已经超过80%。据报道,在成立当初,房利美仅有150亿美元债务,现在债务已达8000亿美元,房贷美的债务为7400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房利美和房贷美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而受到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但是,这两家公司属于“非政府担保债券”。因此,在房贷美和房利美出现危机后,由美国前政界人士成立的一个非官方机构坚决认为,不应以美国纳税人的金钱,补助外资应承担的风险。如果中国做了不明智的投资,就应该承担后果,而不是美国纳税人埋单。
    显然,投资于房利美和房贷美这样的由私人投资者控股的特殊金融机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早在2004年,格林斯潘就向国会发出预警:“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同,房贷美和房利美没有有效风险控制,却不断扩大的业务规模,潜藏很大风险。”然而,这一重要信息却被我们忽略。相关报告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证券的持有从3410亿美元升至9220亿美元,且偏重债券投资。仅2006年到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幅就高达32%,而日本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只小幅上升8%。在次债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孔的前夜,中国增持美国债券的做法放大了自身风险。
    今年1月31日,我发表在《上海证券报》上的题为《去美国抄楼市的底儿要悠着点》的评论指出:“美国要从次债危机中平安脱身并非易事。2007年末美国次级债总量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风险较高的结构性产品接近50%,约7500亿美元。但次级债的损失远不仅此。2007年爆发的次级债风暴只是信用危机的冰山一角,大量潜在的风险可能因次债而扩散:导致金融机构资产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危及美国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没有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在存在着巨大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市场,暂时的逃避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2月15日,我又在《上海证券报》发表了题为《巴菲特是抄底还是“趁火打劫”》的评论,强调:像美国这种成熟而开放的资本市场,“底儿”绝对不是那么好抄的。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就带有抄底的意图,但没有想到次债危机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没有见底……我们必须纠正对抄底情有独钟的投资偏好———这不是科学而理性的投资态度,而更近乎一种赌博行为。
    笔者再三提醒,不要以“抄底”的心态对待投资,乃是基于对美国次债危机情况的评估。许多人把次债危机简单地看作一场金融危机,它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发生危机的前瞻,紧随次债危机的,就是美国实体经济根基的动摇,而这必然放大而不是缩小、加剧而不是延缓次债危机危害的扩散。因此,我更倾向于把次债危机看作美国经济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一次从虚假繁荣向衰退过渡的转折。诚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金融大鳄索罗斯也认为:“次债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
    没有谁知道次债危机何时才能结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在油价位居高位、就业形势紧张、消费萎缩、美国乃至这个世界的实体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耐心忍受一场煎熬。虽然,与房利美和房地美不同,美国政府为全美抵押协会提供全面支持,在信用风险程度相同的情形下,房贷证券提供的收益比美国财政部债券的效益要好,但是,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比较悲观的情况下,购买美国的房贷债券当慎之又慎。(原题:购买美国房贷债券需谨慎)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