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70年后看人民公社

火烧 2008-03-26 00:00:00 三农关注 1030
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回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生活,对比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变化,探讨集体与个体经济模式的差异,涉及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及物资供应等方面。

70年后看人民公社

我是70年代的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因此我经历和目睹了人民公社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深切感受到了3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下面我只谈一下我对人民公社的感受。

   我只记得人民公社末期的事情,那时候村里的人听吹哨上班干活,我曾问过父母,那时人们干活的积极性怎么样, 父母说人民公社初期,有很积极的人晚上都偷偷去地里割麦子干活不留名。我问父母,人民公社主要是哪方面不好,父母说别的都好,就是人不自由,按时上下班干活,而家庭承包责任制呢,农民自由,想干活就干,不愿干就不干,想什么时候干都行,想多挣点钱就多干,不想多挣钱就少干。但我认为那时的人民公社人均效益低,因为那时的集体企业少,多数人都呆在村里种地,人多地少,我村90户人口左右,也就是十几个人在镇上的集体单位工作,我的二叔曾是镇上拖拉机厂的厂长。而家庭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民,农民成为自由劳动者,有多余劳动力的家庭,可外出打工,可经商,也可以干完地里的活就玩。老人们提起人民公社,说最大的好处是兴修水利,解放前,人人都只扫自家门前雪,遇到洪涝干旱灾害,只能听天由命,遇到涝灾,你家地里的水休想经别人的地往外放水,农民不合作不团结。是啊,我村现存的水利工程,都是人民公社时代的功绩。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不少沟壕被填,集体的农机被卖,真令人心痛。

人民公社物质上主要是配给,按人口分东西,有粮食,蔬菜,瓜果,肉蛋等,从我记事到现在,我年均吃瓜果,肉蛋最多的时候就是在人民公社年代。 那时社员也是有钱的,社员干活是记工分的,公社按工分发钱,那时候村里都有供销社,小物品可在那里买,我拿2分钱就能买到一块凉粉。 镇上的供销社很大,物品丰富。那时的供销社是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现在呢,我在城市买东西不敢在小商店买,回老家用的东西先在城市里买好。

人民公社时代,农村文化生活很丰富,常组织文化活动,如,演戏,放电影,扭秧歌,说快板等,虽没电视,也没觉无聊。 现在农村你想组织公益文化活动都难,除非掏钱组织。

人民公社时代的社会保障真令人羡慕,老有所养,医有所医,学有所上。没劳动能力的人,集体养着,医疗几乎免费,上学免费不说,有的还补助钱呢。

人民公社时代,活雷锋多,人们思想觉悟比较高,好人好事多,而现在,人们多数是一切向钱看。

说人民公社,不能不提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农村影响不大,我的三叔和四叔都是在文革时候完成的学业,都是高中毕业,三叔毕业后参军,7年复员后任大队书记,四叔毕业后干电工,机修工,后来成了技师了。文革没影响到生产,社员一边批斗一边生产,那时我爷爷是大队书记,没少挨批,也戴高帽游街了,这仅仅是在文革前期,我对文革没印象,只是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一些,父母说文革风浪也就是3 年,怪不得我脑海中竟然对文革没印象呢。

胡书记提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反思过去很得民心。 只有总结国过去的经验教训,改革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创新。

相关文章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三农问题
  • 张文茂: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的四个视角
  • 蒋正华的一段话揭开一个重大秘密
  • 信息心理战之“户口问题”和“饿死三千万”
  • 孙经先:关于“非正常死亡1700万人”与蒋正华先生商榷
  • 大跃进批判及其严重后果
  • 陶鲁笳访谈录:山西试办全国首批农业合作社的前前后后
  • 邋遢道人:也说崔永元嘴里的饿死三千七百五十万!
  • 人民公社的解体过程
  • 推倒“世纪诬陷”,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