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的媚与霸
文章围绕易中天在捧场会上对茅于轼的言论展开,分析其媚与霸的表现,探讨其缺乏自知之明及对公众的霸道态度,引发对话语权与网络舆论的思考。
对易中天的印象源于几个片段:他初上《百家讲坛》讲三国时听过三四次,看过他的一次电视访谈和一两篇短文。感觉是个能说会道算是有才的人,比较幽默、脑子反映快,一度以“学术超男”闻名。新近看到他的大名又到处提,是因为跟茅于轼扯到一起。一边是茅于轼的杰作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一边是易中天新作《易中天文集》的捧场会。捧场会是名流云集、高朋满座,其中就有名气骤升的茅于轼,堪称盛会。如果仅此也没什么。
看了那个视频,易中天对每一位贵宾表现出极为谦恭的姿态。对被介绍到的第二位贵宾茅于轼,他先描述了他来京后跟茅的短信往来,说明茅于轼的善良正直。接着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如果谁对茅先生有所不敬,我认为他不是人。”
这再次显示出易中天的才气,寥寥几个字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媚与霸尽在其中。
对谁媚就不用说了,一目了然。
对谁霸也暂不说。
首先说这句话同时也反映出易中天聪明却被聪明误,那就是他太缺乏自知之明了。
试想“对谁不敬就不是人”,且不说这本身就是只有封建意识十分浓厚的人才说得出来的(信口胡说的小孩、傻子除外)——这与易中天现代精英的身份多不相符!就算大部分人还具有这样的封建意识,还有深厚的个人崇拜意识。那么是否为人要根据对“谁”敬与否来定的这个“谁”,必定应该是公认的万民敬仰的人,而茅于轼何德何能,他对这个国家、人民有什么功劳?有什么苦劳?他有什么资格成为这个“谁”?易中天把茅于轼置于这个“谁”的位置,以自己的好恶去决定别人是否算人,真是飘飘然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了。
从中显露的霸道也是清清楚楚的了。对谁霸呢?易中天是活跃人,茅于轼的近况他当然非常明白。所以这句话针对的目标还用说吗?就是全国各地被茅于轼激怒的民众百姓,这个不断增大的群体不是仅对茅于轼不敬,而是愤恨。所以在易中天眼里更算不上人了。
易中天你也太霸道了吧?你自己对茅于轼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你自己的自由和权力,你可以盛赞他,宣传他;可以为他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可以尊他为老师甚至祖宗 。但是你不能强迫别人怎样做,而且用如此下作的语言暴力攻击异己。 你的学者风度哪里去了?你的人文精神哪里去了?说真的连一丝斯文也没有,活脱一副流氓的口气。
要知道对茅于轼大不敬的、愤怒的人中正直善良的人比比皆是,英雄模范、优秀分子为数众多,居然都被你视为非人,你献媚取宠何至于此耶?专横霸道何至于此耶?
突然就想到文革。文革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是正直客观的人都是肯定其初衷的,包括很多文革受害人。当然它最后失败了,并且造成不少悲剧。失败和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样莫衷一是。
为什么想到文革呢?就是从易中天这番表演上悟出点什么,那就是文革的悲剧之一不正是当初有与易氏同类的人酿成的么。这类人以个人的好恶为出发点,对不如自己意的人无限上纲,无情打击。“不是人”的帽子也是极致的帽子了,那个时候,谁被戴上这顶帽子,命运衰矣。易中天岂止是轻易给人戴这顶重帽,还是大规模地给人戴,不过是为了他至爱亲朋或者他尊为师长的其中一个人。假想他有一定的权力,结果可想而知。
以上是个人的随想,对否请大家评判。
我想如果茅于轼脑子不清楚,听了易中天的话心里会美滋滋的。如果他还有点清醒,他心里定会不是滋味,因为实际上易中天流氓恶徒般的表白恰好给了他的对手一块有力的石头,可以用来砸在他的身上。这是易中天为聪明所误的另一点。
以子之矛攻其之盾。不知忘乎所以的易中天此刻明白否?
相关文章
- 张志坤:也谈如何衡量中国的大国地位
- 且看为亡中国、亡中共所布局的阴谋陷阱——评:“茅于轼:要消灭特权必须实行私有制”
- 汉奸是怎样练成的?——评茅于轼“入世十年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上)
- 钱昌明:茅于轼为何要为吴英鸣冤叫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茅于轼,请你不要这样无耻地贬低中国
- 凤凰网吹捧臭烘烘的茅于轼 鼓吹汉奸言论和汉奸文化
-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评茅于轼的一个荒谬推论
- 吴敬琏越来越像茅于轼了
- 天则所在为私有化和两极分化鼓噪
- 余斌等:漏洞百出的“研究”--评天则经济研究所“反国企”报告
- 肆虐的高利贷正在成为祸乱中国的一颗毒瘤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