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张天蔚:吴敬琏先生的"屁股"坐在哪边?

火烧 2007-03-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围绕吴敬琏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引发的争议,探讨其立场变化,分析其对市场经济、穷人经济学及利息税政策的看法,揭示学者立场与公众认知的差异。
吴敬琏先生的"屁股"坐在哪边?
2007年03月09日 16:38: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吴敬琏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的一系列发言,大约会让许多人对这位著名学者的情感,产生某种困惑。“春运不涨价不符合市场规律”、“城市拆迁不应该按市场价补偿”、“政府打压房价会导致物价上涨”等连串表态,让许多一向视吴先生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的百姓,认为他背弃了心向普通百姓的“良心”,也背叛了“穷人经济学”。

    又有最新消息称,吴敬琏先生与其他26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取消利息税。目前实行的利息税征收制度,从其开始施行起,就一直广有争议,以无差别的利率对所有利息所得征税,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项对穷人更加不利的制度。“利息税伤害普通百姓,收得没有道理!”也正是这次2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的主要原因。

    数天之内,吴敬琏先生的“屁股”,似乎在穷人与非穷人之间挪来挪去,以至让许多一向对吴先生抱有高度敬意的人,拿不准主意该不该继续保持敬意。

    其实吴先生没变,而是公众和舆论错会了吴先生曾经的“立场”。

    在成为“良心学者”之前,吴敬琏先生更广为人知的“别称”是“吴市场”。若论立场,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才是吴先生始终不变的立场。只是当吴先生基于这一立场而对权贵资本予以抨击时,他道出了大多数普通百姓的心声,成了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而当他基于同一立场,对某些非市场化的福利措施或政策安排表达不同意见时,却又似乎站到了这些福利措施的受惠者,即那些低收入百姓的对立面。

    这样的“摇摆”,并不能证明吴先生有任何投机或投靠之意,也并不意味着吴先生放弃了对百姓、对社会的良心,却正是一位学者必要的学术坚持。

    学者也有利益和情感的不同取向,经济学家就更是如此;不同的取向也确实会导致学术路向和学术发现的不同,经济学家亦更是如此。心系穷人,站在穷人的立场上观察、思考经济现象,确实会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有全新的发现,因此才会有“穷人经济学”的出现。但这种观察和发现首先必须是基于经济学的学术研究,而非出于先验的政治立场的“学术化”斗争。这也正是经济学家有别于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及社会评论家之处。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细密的专业化分工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专业群体的职业伦理。如果没有这种对职业伦理的坚持,而是以一种泛道德化的伦理标准要求所有的专业群体,则必然导致所有标准的混乱和失范。即言之,如果没有“为当事人利益负责”的职业伦理,而是代之以泛道德化的要求,则律师这个职业将不复存在,整个司法体系和法治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面对那些确实已经沦为特殊利益集团代言人的“经济学家”,舆论首先应该批判的是他们对学术伦理的背弃,和由此导致的理论谬误;为了反抗他们为特殊利益集团进行的“学术化代言”,我们需要的是心系百姓又能坚守学术良知的真正学者,却不能寄望于也推出几位只坚守“立场”的代言人。实际上,那些不能坚守学术良知,却以投百姓所好而立言的学者,其实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社会良心”。

    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寻找利益代言人的需求,广大的普通百姓就更是迫切。随着经济学、法学等渐成显学,公众似乎已经习惯于替不同观点的专家“站队”,并赞一部分人为“良心”、弹另一部分为“没良心”的思维。但这种替人站队的做法,既误解了学者的职业伦理,更可能使我们的希冀落空。真正的代言人,应该是政治家、人大代表和社会活动家。(作者:张天蔚)

相关文章

  • 顾秀林:把吴敬琏和顾准切割开——写在父亲百年之际(二)
  • 夏小林:列宁主义不容篡改——二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 精英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招供”了
  • 拿吴敬琏示范顶层设计:强迫其享受退休老工人的待遇
  • 夏小林:马克思主义不容篡改—— 一评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
  • 吴敬琏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可不是白痴!
  • 民声网:英国工商联会长:吴敬琏是白痴
  • 女工人愤怒声讨吴敬琏之四
  • 中国要对市场化经济说“不”——三斥吴敬琏:《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体制?》
  •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再宣言——二斥吴敬琏:《中国模式,还是过渡性体制?》
  • 陈石宇:吴敬琏吃错了药
  • 吴敬琏越来越像茅于轼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