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流动危机:原因在于中小银行短融长投
向松祚分析当前银行间流动性紧张问题,指出中小银行短融长投导致临时性期限错配,引发流动性压力。文章强调银行需优化流动性管理,平衡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呼吁监管统一表内外业务考核,防范金融风险。
经济学家深入解读:我们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政策和经济?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理财周报特邀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向松祚
这次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不同于华尔街、欧洲曾经出现的流动性危机。我们的银行模式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是以存款为基础,他们是以货币市场为基础,我们同业市场的规模和他们相比依然是很低的。
对于这次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很多人有一些错误的解读。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流动危机,银行的存款规模,M2规模都在大幅增长,不存在流动性的“钱荒”。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在中小银行中确实出现了临时性的期限错配,吸收的存款或者短期同业拆借资金做了长期的贷款和长期的投资产品,是短融长投的问题。
当然,这次对于银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同业拆借利率比较高,对各家银行形成了不小的压力。未来,最核心的问题是,银行还是要改进和完善流动性的管理,资产和负债要做到更好的匹配。未来商业银行要更加平衡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三性之间的关系。
现在,短期内流动性已经得到了缓和。而长期来讲,各家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要做一个调整,不能再过度追求短期利润增长,忽视风险。以前正是在盈利的冲动下,银行才过度地追求短期套利。更为麻烦的是,短期套利,最终是加到了实体经济身上,增加实体经济的负担,对整个经济也没什么好处。
对银行的监管理念也应该转变,以后应该不分表内表外,全部纳入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的考核中。在监管层面,已经开始讨论表内表外业务统一监管。现在国外的监管趋势也是不分表内表外。
相关文章
- 向松祚:世界失衡的内在机制
- 美刊为何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对美国有利?
- 向松祚:深度解读中国式“钱荒”
- 货多!——从钱荒的背面看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
- 余永定PK秦晓:资本项目自由化是经济改革最后防线?
- 余云辉:央行是中国的央行还是美联储的办事处
- 亚洲金融危机会重演吗?
- 赵磊:钱荒敲不醒中国
- 美国正在收网
- 南方报系造谣引发金融恐慌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