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防外交

中国造直10时西方拒售发动机 总师感谢封锁

火烧 2014-07-17 00:00:00 国防外交 1025
直10武装直升机研发历经12年,面对西方技术封锁,团队自主设计国产发动机,实现性能优化与载重提升,展现中国直升机技术突破与创新。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武装直升机发挥突出作用的代表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不论是在空袭行动前长途奔袭、摧毁伊地面雷达站为空中打击力量开辟安全走廊,还是在地面战过程中集团出击、对伊装甲部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武装直升机都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湾战争中,一架美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甚至创造出一次出动单机摧毁23辆伊军坦克的记录!战后,各国纷纷加快了对武装直升机的研发、改装和列装形成战斗力的步伐。

  此时,直-9武装直升机的作战能力已经无法与世界先进的“阿帕奇”“虎”式直升机相抗衡,我国决定自行研制直-10武装直升机。

  2001年2月,37岁的吴希明成为直升机所的总设计师。

  在项目研制之初,围绕着直-10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使用部门与研制部门始终存在着不同理解。

  “因为性能指标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某一项指标提的过高,必定是要牺牲其余性能,甚至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所取得的效果却未必是显著的。”吴希明解释说:“所以,直升机设计追求的是一种综合优化与平衡,在动态与变化中保持一种平衡是非常难的,需要将所有的问题了然于胸。”

  了解航空器设计的人都将总体设计誉为“玄学”,即使100多年前人类已将掌握了飞行原理,但是,如何飞得更好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争论始终伴随着型号的研制,总体设计也经过多轮的迭代。

  “无论是我们还是部队都异常珍惜这个机会,都希望呈现给国家一款最优秀的武装直升机,正是这些朴素的情感总能使我们放弃争论,坚定前行。”吴希明清晰地记着12年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随着研制的进展,直升机的航电系统与作战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直-10的重量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吴希明带领团队甚至要去抠0.1克的重量,因为作为武装直升机,每增加一克重量都会带来任务能力的下降。所以,提高直升机的载重性能也被看做是直升机划代的一项重要标志。

  在此期间,西方曾一度进行技术封锁,限制发动机和关键材料出口。“事件发生后,我们毫不犹豫的决定重新设计。”事实上,吴希明非常感谢这次封锁,“正是通过重新设计,我们凭借着积累的经验,不仅换上了‘中国心’——国产发动机,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精细化设计,弥补了之前的一些遗憾,真正交付给部队一款性能最好的直升机。”

  在重新设计的过程中,部队的飞行员与机务人员也参与其中,直-10的人机界面与战场使用维护性都得到最理想的优化。

  12年的研制过程中,直-10的研制团队不断地挑战自身能力极限,吴希明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们全力以赴,做到我们能做到的最好!”

相关文章

  • 谈谈教育部目前正在实行自主招生试验的弊端
  • 高梁: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若干重要问题
  • 自主汽车节节败退遭遇滑铁卢:占比已不足四成
  • 金宝瑜:探讨毛主席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和策略
  • 评李总访英
  • 中国饭碗里的外国粮为啥越来越多?
  • 习近平: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 雨夹雪:高考改革恐将毁了中国
  • 原总装原副部长:不搞受制于人的合作
  • 雨夹雪: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高考怎么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