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铁的事实:“文革”中,我亲自卖鸡!

火烧 2015-01-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讲述文革期间,作者在乡村卖鸡的亲身经历,回忆自由市场交易、鸡价行情及童年生活片段,展现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生活与个人成长。

  我不是农村人,但,我的祖辈是,而且我坚信,中国99%的人三代以上都是农村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父母‘走资派’了,于是,我便有了两年的时间是在乡村渡过的。老家一年,姥姥家一年。

  两年的光景,我当然熟知当时的乡村,不仅家家养鸡、兔、猪,房前屋后种树,而且家家有自留地可种各种时令的粮食、蔬菜。总的感觉:乡村的日子,比城里人富足。

  儿时的记忆总是清晰的——

  大清早,搭乘生产队进县城办公事的马车,虽说有些颠簸,但一分钱不花,自然心中充满了快乐。

  摸了摸装在上衣口袋的五毛钱,暗想:好歹咱也是城里人,头一次做生意得有模有样,更何况是‘自由市场’,能‘自由’的多赚点钱就多赚点。兜里的五毛钱是家人给我在县城吃饭的钱,弄好了,我用赚的钱再加上五毛,吃上它一块钱的大饭!

  等会儿……,家人说了,鸡卖给公家是八毛二一斤,这只鸡的重量三斤一两,如果这只鸡在自由市场卖不出两块五毛钱,你就卖给公家。

  如果……,真想吃上它一块钱的大饭,那我就得把这只鸡‘自由’的卖到三块钱以上的价钱。

  但是……前途未卜呀。

  蹲在一只鸡、一杆秤的后面,不知为什么,我只看见一双双的鞋子匆匆而过,一会儿画左进,画右出,一会画右进,画左出。南来北往,鞋的样式五花八门。

  看烦了各种鞋子,探头左右卖鸡的同行,已是稀稀拉拉,不见了来时的壮观。肚子咕咕叫,摸了摸上衣口袋,一块钱的大饭怕是吃不成了。

  终于,一双铮亮的皮鞋停在了我的眼前,一位中年男人蹲在地上仔细打量着我的鸡:“咋卖?”“九毛一斤。”

  中年男人异常吃惊的盯着我:“你疯啦?”“咋啦……”“母鸡都卖不到九毛!“我看了看,地上那只小公鸡的脸红的厉害。

  “你是头一次卖鸡?”我没有说话,但我能够感觉到我的脸也红了。

  还好,中年男人好像并没有注意到我的脸红:“秤秤吧,多少斤?”我赶忙熟练地称鸡:“三斤一两,高高的。”

  中年男人亲切的看着我:“一看你就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吧,我也实话实说,这个市场上今天公鸡的行情都是七毛钱一斤,三斤一两三七二十一,我给你两块一毛钱。”

  我当时显然是让这个中年男子的公鸡、母鸡说给吓住了,想都没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坏了!坏了……“如果这只鸡在自由市场卖不出两块五毛钱,你就卖给公家。”……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卖给公家!

  蹲在一杆秤的后面,一双双的鞋子匆匆而过,一会儿画左进,画右出,一会画右进,画左出。南来北往,鞋的样式依然是五花八门……。

  坐在回村的马车上,与赶车人一起,吃完了花一毛钱买来的十块糖,摸了摸上衣口袋,两块五毛钱还在,心满意足了!

 

 

  2015年1月7日北京

相关文章

  • 数学:对《历史决议》的某些理工科的解读
  • 论文革的后续影响与现实意义
  • 朱永嘉:毛泽东谈乾嘉学派的评价问题——《读毛泽东年谱》之三
  • 正宗草民:万般皆下品惟有民主高
  • 老田:文革早期的四大议程及其对文革走向的决定性影响
  • 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与科学的民主制度?
  • 李旭之:上海踩踏事件是自由市场经济社会里的必然
  • 杨卫泽落马前群发短信辟谣:网络比文革大字报更险恶
  • 新罗夫人:“毛时代”在今天
  • 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