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农村未就业大学生是城市4倍:找工作更难

火烧 2015-03-19 00:00:00 社会民生 1026
农村未就业大学生是城市4倍,找工作更难。数据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薪资期望与实际差距大,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婚姻状况。

  2014年3月至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10个省份,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占20.7%;已就业大学毕业生占79.3%。

  农村大学生就业更难

  从地域分布看,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更多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自乡镇的为27.1%,农村的为25.7%,二者合计占52.8%,而来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区的仅为13.2%。

  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体现在低就业率上,而且体现在就业质量方面。想要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获取较高的收入,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会遭遇比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更多的困难。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

  此外,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平均初职月薪(3443元)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35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51元)高654元。   该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邓希泉表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未就业的比例是城市的4倍,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多障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就业更难,会加大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条路的难度,使得农村学生向上流动的通道进一步被堵塞,造成阶层固化。

  未就业毕业生七成“啃老”

  调查还显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起薪期望平均为每月3700元,主要集中于2000~3500元(68.2%)和5000元以上(27.2%)。相比薪资期望,对于可接受的起薪点更低,平均为每月2645元,其中有81.8%的人可接受的最低起薪介于1000~3500元。

  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可接受的最长待业时间平均为58.5天,高于已就业大学毕业生的49.9天。其中,有53.1%的人可接受的最长待业时间在1个月以内,期限为2个月、3个月和4个月的比例分别为17.1%、10.9%和14.8%。总体来说,95.9%的人可接受的最长待业时间在4个月之内。

  未就业还严重影响这些学生的生活质量。首先,就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婚姻关系的建立。在城市青年普遍推迟婚姻年龄的情况下,25岁以上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已婚比例仅为10.3%,远低于已就业大学毕业生的23.6%。

  其次,由于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而成为事实上的“啃老族”。在无工作期间,他们生活费的三大来源分别是:父母给钱(71.6%)、临时性工作收入(32.4%)和积蓄(28.1%)。(记者:肖欢欢)

相关文章

  • 合作金融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 蒋高明: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好好伺候土地?
  • 农民的闲暇生活需要积极引导--从“抓赌”想到的
  • 蒋高明荐文: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 养老现状:多数靠子女资助 不可用土地流转断老人后路
  • 贺雪峰:用健康文化在农村挤走“脱衣舞”
  • 贺雪峰:别搞乡村旅游业大跃进
  • 清华北大等四所大学计划单招农村考生
  • 绝不能听任“精神荒芜”现象在农村蔓延
  • 养老钱被掏空,农民怎么活?——专业合作社变身山寨银行骗走农民血汗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