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阿根廷如何反腐败

火烧 2014-06-29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阿根廷反腐虽有制度建设与立法推进,但反腐机构独立性不足,法律执行存在漏洞,腐败问题仍令公众不满,反腐斗争面临多重挑战。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5日电 在阿根廷,权力腐败一直是困扰这个南美国家多年的顽疾。尽管阿根廷举国上下已就反腐达成普遍共识,并且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等方面作出一定努力,令腐败蔓延势头有所减弱,但是阿根廷政府在廉政方面的表现仍不能令广大公众满意。

  以前总统梅内姆为例,退休后官司缠身的他,今年4月又因任内“非法出售国有地产”遭起诉。此案只是阿根廷新自由主义经济转型期权力腐败的缩影——私有化改革赋予政府处置国有经济资源极大权力,导致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泛滥。

  官方数据显示,1989年至1999年梅内姆执政期间,被检举涉贪腐省部级官员逾60人。2000年到2005年间,阿根廷反贪署累计受理1401件贪腐案件,大多发生于梅内姆执政期间,案件数量和涉及官员人数之多令人吃惊。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打击权力腐败逐渐成为阿根廷社会共识。在1999年举行的大选中,政治家们围绕“反腐”议题大做文章。最终当选总统的德拉鲁阿主张加强对公权力监督,建议建立公务员道德评估监督体系和公共项目公示制度。

  1999年,阿根廷反腐败办公室成立。这是阿根廷反权力腐败运动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研,梳理体制和监管漏洞,以10种类型和13种行为对权力腐败犯罪、特别是“具有重大影响的腐败犯罪”加以明确。

  15年来,反腐败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政府以及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公司团体等进行反腐监察,受理非法致富、欺诈、贿赂、侵吞公共财产等腐败投诉,并通过由专家组成的“透明政策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管理公务员财产披露系统。

  此外,阿根廷立法部门积极推动权力腐败预防立法,例如通过出台《政府采购制度法》《公共工程法》等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通过出台《政党筹资法》《政治游说法》等规范竞选活动,通过《联邦公共就业法律规范框架法》等预防裙带关系。

  经过15年努力,阿根廷腐败蔓延势头有所减弱,但是政府廉政表现仍不能令公众满意。有学者指出,国家反腐体制尚存缺陷,主要体现在反腐部门缺乏独立性,反腐立法配套法规尚不健全,以及行政权有时超越立法权导致行政权缺乏监督。

  以阿根廷反腐败办公室为例,该部门隶属于司法部管辖,办公室主任由总统任命,而其所需财政资源和人员任命又要通过相应政府部门审批。可以说,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导致这个国家最高反腐机构受制于监管对象而无法做到有效监督。

  再以《政府采购制度法》为例,由于缺少根据各部门情况制定的明确操作规范,致使该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例如,一些政府部门“游走”于公共招标合同审计门槛与直接采购合同审计门槛之间巨大的“灰色地带”逃避审计部门审查。

  此外,由于执政联盟控制多数议席,议会审计委员会难以对政府实施有效监督,进而造成政府在处理权力腐败相关问题时“做大”局面。2006年,执政联盟控制的议会永久性通过“超级权力法案”,赋予总理绕过议会修改政府预算的权力。

  阿根廷学者指出,阿根廷反权力腐败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活动信息采集系统,方便反腐部门获取所需信息;在政府采购、公共基金管理等敏感领域严格规范流程;对公务员授权进行严格限制;强化反腐部门独立,构建更为专业、高效的司法队伍。

相关文章

  • 数学:建议将反腐败这个词改为反不正之风
  • 万庆良落马 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
  • 审计署秘闻:发改委腐败 一个会议竟超标163.9万
  • 普京禁止俄官员境外银行开设及拥有账户
  • 竖琴螺点评6月19日-22日参考消息
  • 刘胜军的“选择性反腐”是为汉奸买办代言
  • 寒江钓雪:自由派反腐与私有化究竟是什么关系?
  • 彭东旭:中国亟需在金融领域反腐败
  • 新自由主义学者要求中央“选择性反腐” 推动私有化改革
  • 审计署称中投境外投资多有损失 金融反腐力度或加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