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爸爸,下次再有黑砖窑,一定要带上我

火烧 2007-06-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讲述黑砖窑事件中奴工老孙返乡,引发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探讨如何真正改变他们的处境,同时反映城乡差距与社会现实。

  难道一代代山里人的命运就这样与黑窑拴在一起?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仅仅一个“非法用工”,抓个窑主就成了?

爸爸,下次再有黑砖窑,一定要带上我

  奴工老孙可以说得上是荣归故里了,送他回家的是县里的轿车,还有县和民政局的干部陪同。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带着全村的男女老少,以及他的老婆、孩子,早就恭候在村口,等待着衣锦还乡的老孙。

  老孙回来了,村口沸腾了,不知谁还燃放了鞭炮。老孙走下轿车,一身新衣服立刻磁石般地吸引住众人的目光。要知道,偏僻的小山村,条件好的人家,也只有在结婚才能穿得起新衣服,质地却有天壤之别。不懂礼貌的乡下人,顾不得乡长和书记正在与老孙握手、攀谈,一哄而上,这个捏捏他的衣服,那个扯扯他的裤子,还有不晓事的孩子,趴在地上,拿那抹鼻涕的手,反复摩娑他那双开地辟地以来、全村祖祖辈辈从未穿过的新皮鞋。

  老孙是见过大世面的,不比从前了,从前见到乡长、书记,腿肚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打颤,现在变得落落大方了,话也说得囫囵了,头脑更是异常清晰。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不识字的。他首先感谢了党中央和国务院,还顺便提了一下中央军委,接着又感谢了省委和省政府,奇怪的是,他竟没把省委和省政府弄混淆。真正的孺子可教!最后,市里的,县里的,乡里的,村里的,都在“还有”的感谢之内。他用词的分寸感,和流利的口齿,着实让村长大吃一惊,陡然有一种危机感掠过心头。

  老孙的婆娘有点憨,不憨谁肯嫁到这穷山村,再说,憨也要化钱买呢。她见丈夫讲得有板有眼的,而且,那么些人都在认真听讲,不断点头,在了解到她与他之间的关系以后,时不时的还把笑脸朝她送过来。她觉得,不说点儿什么,就是冷落人家,对不起人家。她也跟着说了一些感激的话,虽然说得不很连贯,但总算没出大错,只是结尾一句:感谢黑窑主,感谢黑砖窑,说得不太地道,没准她以为这些人都没什么差别。好在在埸的人都装没听见,就他一言、你一语的岔开了。

  老孙有仨孩子,大小子才十一岁,由于家里穷,老孙又失踪好几年,就一直没有上学。老孙望着他们面黄肌瘦的小脸,心里一阵难过,泪水不知不觉涌了上来。他觉得不该在这时候流泪,那会让政府的人下不了台,就强打精神拿出面包,给仨孩子分了一只,其余看热闹的孩子也人人有份。

  山里的孩子没有吃过面包,简直不敢相信除了窝窝头、棒子面,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这就是城里人天天吃的面包吗?”他们问。

  县乡的干部极少到山村来,即使来了,也是蜻蜓点水,从不同村民接触,更别说孩子了。可没想到山村的孩子这样蠢,连城里人吃什么都不知道。

  “不是。”老孙懂得真多,自豪的回答,“城里人也有吃不上它去自杀的,年龄也比你们大不了多少。”

  老孙的大小子边津津有味地嚼着面包,边仰起头大声说:“爸爸,下次再有黑砖窑,一定要带上我!”

  这孩子的希望会不会落空,谁的心里能有底?

相关文章

  • 山西奴工事件暴露我国改革过程中的严重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