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未见起色 为何央行执意拉高人民币?
                人民币在经济放缓背景下逆势升值,央行通过调控汇率避免资金外流。尽管贸易数据不佳,企业囤积美元影响升值动力,但央行仍坚持拉高人民币,市场分析认为未来人民币或面临贬值压力。
            
            在美元走强,非美货币江河日下的今天,人民币无疑是个异类。
尽管中国经济放缓带来不小的货币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周二依然创下七个月新高。
近月来,中国的工业产出低迷,房地产销持续降温,贸易数字波动较大,但央行的指导利率始终紧跟美元升值。周二的美元/人民币中间价更是定在6.1408,创今年3月19日以来新低。
由于尚未实现汇率自由,人民币上涨主要是中国央行拉高的结果。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为了避免经济下行期间资金外流。
中国央行通过每天确定中间价和交易区间来控制人民币。3月17日起,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摩根士丹利亚洲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Geoff Kendrick表示:“人民币目前正在紧紧跟随美元。只有当经济好转时,中国政府才会减轻对资本外流的担忧。”
自今年4月30日的低点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了2.2%,不过较年初依然贬值1.2%。
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贸易顺畅较8月收窄,从498亿美元下降至310亿美元,低于420亿美元的预期。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动力有所减弱。
企业囤积美元的举动也对人民币形成了一定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中国公司正在快速的囤积美金,不愿意将其兑换成人民币。今年8月企业存储的美金高达6240亿美元,较年初上涨了29%,并创下历史新高。而去年同期,企业美元存款仅上涨了5.9%。
长远来看,人民币对于美元升值的趋势可能难以为继。高盛经济学家崔历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美国进入加息轨道,强势美元期来临,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是未来几年的趋势。
相关文章
- 美发布报告称中国减少干预人民币汇率 与中国在两国对话中承诺一致
- 《华尔街日报》:周小川或将离任,头后继任者郭树清
- 中国经济正迎来“衰退型宽松”
- 钮文新:央行必须承担“经济失速”之责
- 黄卫东:央行被动增发人民币危害:最严重的卖国行为
- 央行打响“定向降息”第一枪 全面降息时代将开启?
- 经济刺激措施后 欧洲央行向量化宽松愈走愈近
- 黄卫东:从中美央行法异同探讨我国央行法修订
- 张庭宾:央行成为楼市泡沫新救星?
- 钮文新:央行应该关照谁?
 很赞哦! (1033)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