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沪港通急就章 慎防金融祸患

火烧 2014-11-11 00:00:00 经济视点 1033
沪港通因筹备仓促引发担忧,政策细节未明,税收问题待解,市场风险凸显。两地金融生态差异大,投资教育与监管需加强,沪港通或成资本开放桥梁,但急推恐埋隐患。

  沪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帐开放的重要试点,其复杂性远超所想,筹备时间之短、细节披露程度之少,也属匪夷所思。沪港通开车前不足一周,连税务安排也未公布,粗疏程度令人咋舌。沪港通是中港两地的金融大事,绝不能够出乱子,但细节竟以“挤牙膏”方式公布,金融政策敞未完全成熟便急出台,恐易生漏洞,得不偿失。

  沪港通千呼万唤终出台,但两地投资生态迥异,两个金融个体要做到无缝互联互通,难度极高,多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大鳄对此虎视眈眈,政策实不容任何闪失。港交所及券商都声称已准备就绪,但距离开车尚馀四个交易日,仍欠细节披露,仓卒程度可见一斑。沪港通已较市场预期延迟三星期出台,若“如期”在十月底通车,恐怕已暴露政策诸多的不足。

  令人费解的是,当局至今仍未厘清有关税收部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对股息、红利和利息收入征税,清楚列明在国税函中,即中国境内收入按税率一成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就没有征收资本利得税。不过,沪港通参与者不一定是机构投资者,是否跟随QFII向个人投资者征税,当局必须尽快交代。

  港交所曾以跑步来比喻沪港通,裁判说好了“各就各位”,只等鸣枪开跑。不过,跑手早前已说明未准备好,由多家外资大行组成的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不认为万事已俱备,更提出最好早一个月预告开车时间,另有市场参与者希望至少有两星期时间通知,好让税收政策较明确,也有较充裕时间调整内部系统及预备客户文件。

  散户对沪港通有所憧憬,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证监会做事欠周全,早有前科,港股直通车及国际板便是胎死腹中实例。港人希望“北水”南下,或外资借香港北上,为港股长远带来好处,但有多少本地散户会参与A股实属疑问。虽然沪港通是便利两地投资者之政,但两市交易时间、货币及细节等差异甚多,资讯披露上亦存在“时差”,参与沪港通形同隔山买牛,投资教育及监管机构未来要做的事仍多如牛毛。

  沪港通属长期金融政策,为日后中国开放资本帐及人民币国际化担当重要桥梁,实不应急于一时。港股昨日升幅最终收窄至不足百分之一,沪港通长远对港股的刺激会否同样虎头蛇尾,现阶段不得而知,但券商及银行陆续公布买卖A股优惠,散户投资就要知所进退,懂得选择。

相关文章

  • 中国资本市场大门开启 美国ETF疯狂了
  • 沪港通下周一开通 促进资本市场深度开放
  • 美国退出QE,中国房价会跌吗?
  • 张明:QE退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冲击有限
  • 港媒:受“占中”影响 “沪港通”已被无限期搁置
  • 大鳄期待沪港通 股市波动添风险
  • 张庭宾:A股未来两三年内难有牛市
  • 大量热钱伺机借香港进入内地套利 备战沪港通
  • 索罗斯前团队在港成立对冲基金 业界称做空中国条件成熟
  • 【乌有话题】沪港通 撕开中国资本开放的口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