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让人悲哀的“去中国化”不仅仅是课本

火烧 2014-09-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存在严重的去中国化现象,尤其在教育领域表现突出,引发对文化认同和国家安全的担忧,呼吁警惕西化趋势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药科大学 张志坤

  习近平主席教师节到北师大看望师生,在谈话中指出了“去中国化”的问题,这不是顺便捎带出来的,也不是随口说说,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命题。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去中国化”。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去中国化”,不是原来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越南等的“去中国化”,这件事与别人无关,而是一些中国人长期以来所极力推动的“去中国化”,也就是几乎人人皆知的“西化”, “去中国化”是“西化”的先声和基础,“西化”是“去中国化”的结果与归宿,二者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去中国化”在中国不仅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表现得十分充分到位,简直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有直接间接之分:所谓用脚投票富豪移民潮大概属于直接行动,打着国际化一体化旗帜推动中国融入西方可能属于间接路线;有深层浅层之别:北京等大城市周边如加州水郡、丹麦小镇、挪威森林之类的招牌,大概属于浅层命名,而全国各地基督教堂里相当火爆的人群所展现的,无论如何也该算是深层次的皈依。林林总总,上述这些都已经凝练成当代中国人文习俗中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如果哪个中国人身上的洋味洋气多一些,那就可能被人高看一眼,大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如果哪个中国人满身中国气,那基本上要被当做土老帽对待。这类情结,以笔者所知,除了出于社会底层的乡村工厂之外,当今中国社会生活各上层建筑领域内无不在相当程度上弥漫,而在教育领域尤其浓厚,这大概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习近平主席拎出教育来说“去中国化”问题,一点都没冤枉。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去中国化”已经构成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不要以为这仅仅是教材问题,也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更不要简单地以为这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习近平主席虽然只是指出了教材中的“去中国化”,但举一反三,在教育领域之外,如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去中国化”的问题也值得中国人深思,为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在极力推动“去中国化”,强大的“去中国化”势力会不会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发起一场抵制甚至反击。窃以为,问题绝非轻松而且相当严重。连中国国家最高元首这个全中国最有权力的人都感到“很悲哀”,难到还不足以耸人听闻吗?

 

相关文章

  • 课本去“中国化”证明文化汉奸横行
  • 习近平考察北师大:“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 “以美为师”的教育改革误区
  • 西化派媒体或在打造新的“美国之音”
  • 依靠海归,误党误国!
  • 如何防止干部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
  • 朱富强:现代经济学的西方化与中国经济学人的边缘化
  • 邱海平:中国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