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看作一般的刑事犯罪!

火烧 2011-05-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沉没声音的重要性,指出维权即维稳,呼吁政府重视弱势群体表达权,解决征地拆迁矛盾,避免社会矛盾激化。
 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看作一般的刑事犯罪!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

 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对于维稳大有好处。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看,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

   在征地拆迁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利益受损群体。在社会层面,他们既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又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甚至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同样薄弱。因此,尽管可能人数不少,他们的声音却很难在社会中听到。

   听见与被人听见,本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说话与听人说话,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当表达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重视这些声音,是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社会心态的起点。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正经历着急剧社会转型的国家,广大群众的声音被聆听、被重视,尤为重要。

   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从2003年的南京的翁彪自焚,中国大地上因征地拆迁自焚的数不胜数。中共和国务院于近日又修改了《国有土地拆迁条例》。然而土地财政,庸政,懒政使得地方政府对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视而不见,利益受损的人们又把矛盾对准了社会上的体质弱小的儿童。然而数十条儿童生命仍然没有唤醒当局者。据网上流转一幅;幼儿园墙上挂‘冤有头债有主,前边左边是政府’。这幅图片不到一年,2011年5月26日,钱明奇果然带着炸弹拐进了政府,检察院等。……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

   发出声音,是主张利益的基础。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事实表明,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对于维稳大有好处。

   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以政府之力,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说话”、“发声”不仅是表达诉求的基本手段,更成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重要环节,成为社会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王淑珍撕下了徐州执政者“依法治国”的大裤衩!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828/1/154226.shtml

   徐州既得利益者扣住最高法院下达的《徐州市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2008)苏行审监字第(0126)号】裁定。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treeView=0&id=98716701&boardId=71

 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这是人民日报评论部系列文章“关注社会心态”的收官之作,此前4篇是《“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和《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

  不要把“沉没的声音”爆炸,看作一般的刑事犯罪。他是一项政治事件。5月26日“沉没的声音”爆炸等同于美国十年前的‘9,11’。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说新的拆迁条例不能解决强拆问题?
  • 毛泽东“阅卷”各地作答的拆迁“试题”
  • 伟大的胸怀——毛泽东是如何看待拆迁的
  • 初衷再探:强拆是违背还是符合改革初衷?
  • 梦投乌有村遇吏拆房
  • 拆迁公司自曝暴利内幕:拆一个城中村可赚几百万
  • 高唐州知府高廉在殷天锡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
  • 毛主席论拆迁--中国迎来暴力拆迁与反暴力拆迁的年代
  • 香港深层次矛盾实录之一--高铁事件,活生生的阶级斗争
  • 《南方都市报》积极报道拆迁官员被杀意欲何为?
  • 毛主席离去之后,中国人民从此又跪下去了
  • 暴力拆迁根源在于资改派的反毛--毛主席论拆迁的启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