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蒋高明:山东农民一声叹息 农业走到头了吗?

火烧 2014-03-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山东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低迷、成本上涨而陷入困境,种地难以为继,纷纷选择进城打工。国家补贴与进口粮食冲击下,农业前景堪忧,未来谁来养活城市人口成为严峻问题。

  在山东农村考察,听到一农民发出这样的叹息:哎,难道农业到头了吗?

  该农民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叹息呢?原来他干嘛嘛赔钱,今年养殖了200只鸭子,本来是用生态的办法养殖的,由于卖不上好价钱,销售时只有6元一斤,养殖了8个月,尽管不喂激素,但还是赔进去了1万多元。

  那么,是不是采用所谓集约式的现代养殖方法就赚呢?也不是,该农民的一个战友,养殖1800只鸭,用的是成品饲料,集约化养殖,还是赔进去10万多元,从此一蹶不振。

  今年的农产品价格似乎到了严冬。生猪只有5元一斤,毛兔从9元下降到6元一斤,鸭6元一斤;去壳的花生米仅卖2.7元一斤,南方因为禽流感,损失就更大了,鸡干脆卖不出去。优质玉米重新回到一元时代,仅兽1.09元一斤。如此低的农产品价格,扣除不断涨价的农资费用,即使不算劳动力,种地也几乎是赔钱了。

  看来农民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抛弃农田,进城打工。

  然而谁来种地呢?看来只有国家。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展考虑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进口粮食,鼓励种粮大户,大量农资补贴。遗憾的是,越是这样做,撂荒的农民越多。

  为什么这样说呢?进口的粮食比国产的还便宜,谁还种地呢?种地大户要的是国家的补贴,他们也不会关心粮食产量。在粮食价格低,农资价格高,且自己没有定价权的时候,种的越少,损失约少。这就是政府一边宣传“十连增”,一边又大量进口粮食与大豆严重矛盾出现的问题根源。

  那么,钱都让谁赚去了呢?稳赚不赔的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只顾向自己兜里捞钱,死活不会管种地农民的感受,当农产品越低,越没用人买的时候,他们就越压价。农民手里很少现金,孩子上学,儿子定亲娶亲,上医院没用钱的时候,只有出售舍不得卖的粮食。越舍不得卖,损失就越大。笔者奇怪的是,政府为什么不买中国农民的粮食,而去买美国的。后者用的是中国人的钱,才使农产品价格低,造成所谓买粮比种粮还合算的假象。

  单干的农民,其实是非常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投资非常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好不容易积攒点钱,可能一下子就赔进去。但是,这样的自由代价是沉重的,就是他们决定不了市场,斗不过资本,因为他们是一盘散沙,与市场、资本、公司斗,是以卵击石。如果算细账,撂荒进城打工远远合算,谁种地谁倒霉。农二代早已不看好农业,中国农村坚守农业一线的农民平均年龄快60岁,且以妇女大军为主!

  当中国农民纷纷撂下锄头,加入无奈的城市化大军的时候,笔者疑虑的是,未来的中国,谁来养活吃闲饭的10亿城里人?城市能够受的了吗?严重的雾霾为什么还不能让人们清醒过来呢?

相关文章

  • 蒋高明:中国人多地少不是发展转基因的理由
  • 蒋高明:追求GDP导致廉价的“中国制造”风光不在
  • 蒋高明:春节见闻农村 悲从中来
  • 蒋高明:生态平衡的耕作之道--从理论到实践
  • 蒋高明: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资深育种专家发自肺腑的呼吁
  • 请为支持中国生态农业、支持蒋高明教授投上一票!
  • 东方早报:推广转基因?莫急
  • 生态农业为什么这么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