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45年前的《五七指示》
重温45年前的《五七指示》,回顾其内容与历史背景,探讨其在军民结合、生产与教育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揭示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指导意义。
五七指示
1966年5月7日
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了。
相关文章
- 李晓鹏:乔石在文革中是如何被“残酷”迫害的
很赞哦! (103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