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银行“放水”第三套房贷 楼市调控被指重蹈08年覆辙

火烧 2010-07-1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3
银行重新开放第三套房贷,楼市调控政策面临挑战,被指重蹈08年覆辙,引发房价反弹担忧。
银行“放水”第三套房贷 楼市调控被指重蹈08年覆辙
2010年07月11日
新京报
 共有评论507条

一旦全国银行都悄然放水,房地产将再次迎来一次可怕的报复性反弹。

历经近三月之久的胶着状态,房地产市场最令人担心的一幕似乎又要上演:据报道,上海多家银行已重新“开闸”第三套房贷,同时,对于二套房贷认定,各家银行也开始“适度宽松”,“认贷”而不是“认房”,同时,南京多家银行也重启第三套房贷。

众所周知,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之所以被誉为史上最严,无非是实行了罕见的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提高至全球最高的50%,而对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与此同时,住建部等三部委也在6月份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认房不认贷”的第二套房认定标准。据此,包括工行、农行、建行等在内的上海分行对第三套房贷原则上暂停发放。

鉴于此,如果在沪银行的以上做法被全国各大城市的银行效仿,并演化成全国一致的“银行放水”的逻辑,则意味着,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房产新政”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将立即面临全面溃堤和夭折的危险,所谓史上最严新政很有可能成为“史上最短”。

上海有关银行房贷政策放松,显然有其背景。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两难”判断,被一些人误读为中央要放松房地产调控的高层信号,并被无限放大;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第二季度例会提出的“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更是直接被解读为信贷的再次放水。

如果下半年“保持货币供应的货币增长”和继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后果是如同2008年一样,直接为房地产松绑,则几乎可以断定,本轮调控在房价远未回落的情况下将提前结束。中国高房价的原因虽然极其复杂,但从房地产调控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看,每一次信贷松绑,每一次土地市场混乱,每一次地方政府主动救市,都成为房价强力反弹的最大推力。“管住银行、管好土地、管住地方政府”,高房价最起码不至于一次次的演绎疯狂。以最典型的2008年底的“救市”为例,信贷政策放松的结果不仅让房地产起死回生,更迎来了暴涨,大量信贷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民间资本在投资实体障碍重重的情况下借助宽松信贷扑向房地产市场,而一些企业更是放弃了本业杀入房地产,由此演绎了房地产历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反转,政府多年调控房地产政策的信誉受质疑。

当前,中国的经济虽然不确定因素很多,但在全球经济处于艰难复苏的后危机时代,总体形势仍然属于全球最好的。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全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问题不大。英国《泰晤士报》前段时间也以“不可能短时间内两次被闪电击中,中国经济增长没问题”为题认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不大。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增长从来都不是问题,而真正需要关注和下决心解决的依然是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依然是治理以高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轻易放弃调控政策,既不严肃,也缺乏历史的担当。一旦全国银行都悄然放水,房地产再次迎来一次可怕的报复性反弹,不仅政策的公信力将严重受损,中国经济将真正被房地产带入万劫不复的危机。□马光远(学者)(原文标题有改动)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