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还有多少房价新政可以重来?

火烧 2007-09-2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中国房价上涨原因及房地产新政效果,指出房价上涨与经济成长、资金流入及财富分配不公有关,强调政策调控难以逆转房价趋势,同时提醒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还有多少房价新政可以重来?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你还记得“国八条”吗?

你还对“国六条”有印象吗?

如果你还记得这些房地产调控措施,如果你再看看这些措施出台后房价飚涨的现实,那么你或许对正在酝酿的房地产新政也将无动于衷。


据媒体周二报道,中国央行将出台房地产调控举措,旨在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包括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到四成,以及商业用房首付比例由目前的四成提高至五成,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将一触即发。

很遗憾,房地产调控已经成了中国房价的反向指标,每一次宏观措施的出台最后都是房价飚升。而据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4.48,比7月份上升0.48点,同比上升1.17点。

中国这一轮房价上涨,原因复杂。不过,如果将中国房价的步步高升,全部归咎于中国政府的调控政策失败,或许有失公平。很显然,在一个经济高速成长、国际资金源源流入的国家,其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将是必然。这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和北欧、东南亚国家都可以看出。

道理很简单,当一个收入快速增长的国家,其居民在扣除消费的储蓄,多用来投资金融资产和不动产,尤其是中国这个有储蓄习惯、而且正处于人口红利的国家。

事实上,自2001年底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近1.2万亿美元,接近10万亿人民币,另外,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去M1后的准货币,也从2001年底的9.84万亿增长到2007年8月的24.62万亿,面对着这些如潮水般的资金涌入,中国资产价格进行重估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其实,中国房价上涨导致民怨纷纷,最根本的原因是财富的分配不公。无论是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还是居民之间的分配都严重不公。根据有关数据,目前中国的银行存款80%都掌握在20%的人手上;另外,目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长都远远高于居民。

可以肯定,在目前包括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的国际收支顺差未能根本逆转、中国的人口红利仍在持续的情况下,中国的房价肯定还将继续上涨,只是涨幅多少的问题,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房价下跌的迹象。

不过,与中国股市不同,中国房价的上涨都是以银行的资金为载体,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一旦哪天推动中国资产重估力量的消失,中国的资产价格肯定也会暴跌,银行肯定将遭池鱼之殃。

对于中国百姓来说,如果他没有享受到房价上涨的好处,那么他肯定会遭遇房价下跌的拖累,房价的下跌,将是银行的坏帐增加,企业的抵押资产价值下跌,最后是银行信贷的紧缩,企业的萧条,老百姓或是收入锐减,或是失业。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既然调控政策在失控的房价面前捉襟见肘,那么,在房价逆转之前,最好先想想今后如何收拾残局,至少这样还可以让损失最小化。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