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和华尔街迷雾,倒逼A股沉沦或改变
“十一”黄金周,对大多数股民来说,恐怕过得都不轻松。一方面之前A股节节下挫,市值缩水之严重,令人感叹股市赚钱之艰难,另一方面温州高利贷屡现崩盘, 局部金融危机一触即发的态势,更促人心惶惶,心有戚戚。国内金融动荡,国际也不太平,遥远的大洋彼岸,在号称民主楷模的美利坚,自2011年9月17日起,即爆发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活动,矛头直指金融大鳄们的“贪婪”,至今不见缓和反愈演愈烈。世界气侯怎么了?才到初秋,金融市场似乎已披上了一层浓霜!
说到华尔街的贪婪,凡涉足过国内外汇、商品期货的人都会很清楚,国际金融大鳄对全球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控制几乎是无处不在,大到制造如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小到操纵、推动商品期货市场的一轮接一轮的暴涨暴跌,无风也要掀起三尺浪,弄得四处腥风血雨。在“剪羊毛”的过程中,不仅致使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还使发展中国家定价权旁落。令人意外的是,被其恣虐的其他国家的民众尚在对其顶礼膜拜,而其本国的部分中产阶级却率先觉醒,并试图撕开、暴露其肮脏、贪婪的画皮。
正如狼不可能吃草,资本总有嗜血的一面,如果说华尔街还只是贪婪,那么温州的官银高利贷则近乎是无耻!近年来,温州资金投机盛行于全国,炒房炒商品,所到之处,物价飞窜,民愤四起。现在金融环境不同了,年利率高达180%的高利贷,难以为继,面临全线崩溃,形势严峻。市场规律终究会起作用,击鼓传花没可能撑起空中楼阁,但神奇国度自有人间奇迹,据传温州已向央行申请1年期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看来该全民为违法的高利贷者买单了。
有了这两个风头正劲的关注点,中国A股市场恰似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A股市场的沉沦并非始自今日,某种意义上说,从一开始它的角色定位就锁定在“奉献”。很多人从理论出发,认为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笔者曾经也这样认为,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如《牛市论点的冷思考》,《股市没有再度走牛的理由》和《警惕A股在经济复苏中成为看客》等,都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A股3478点以后的走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认为近期没有牛市,但在温州和华尔街事件的照耀之下,笔者认为这远远不够,投资者其实还应该更多地了解一些本质。
这个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本质其实就是立场,宗旨或曰路线,华尔街是干什么的?投资者千万别以为它是一个为大众创造财富的地方,不错对极少数人来说,它确实能带来无尽的财富,正如有人说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华尔街和航空母舰,但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说白了还是垄断和掠夺。高利贷则人人知道等同寄生虫。那么我们股市目前的本质是什么?笔者想套用一句时髦点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做蛋糕”。但别误解,这个绝对不是为你自己做蛋糕,至于“分蛋糕”,暂时别想,君不见门上高悬着“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高利贷出问题政府可以救,股市那是愿打愿挨,自找!
这也就昭示了我们的股市什么时候会涨,什么时候绝不可能涨,区别就是“分蛋糕”。这几年中国股市的市值是做到了全球第二,全球第一也是指日可待,有这样的成果,经济环境自不会差,但为什么指数就是不涨,甚至大幅下跌,答案就在于根本没打算给投资者“分蛋糕”。所以新股照发,该圈的钱要圈,不该圈的钱也一定要圈。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把指数推上了6124点,分蛋糕嘛,谁不高兴?肯定人人想要!
事物总是辩证的,笼罩在温州和华尔街的迷雾,对A股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尽管有可能在高利贷的旋涡中继续沉沦,但也可能在民众的觉醒中迎来某些改变,只是权益是要靠争取的!
相关文章
- 银行究竟该不该救温州企业?
- 余斌:高利贷是合理的民间金融模式吗?
-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毫无疑义——余治国执笔的房产评论系列文章
- 不能被“忽悠”打开金融国门---关于高利贷的“非另类解读”
- 杨斌: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动荡与房地产泡沫破裂危险
- 中国银行业正在迈向“次贷危机”的泥潭
- 海啸后的希望:温州老板跑路是泡沫全面崩溃的前兆
- 世界经济危机正向我国蔓延——从楼市降价潮与温州老板的“逃亡”看我国的经济形势
- 王中宇:从温州模式看民族资产阶级
- 清湖渔夫:透视民间借贷市场及其利率机制
- 退烧的安阳:集资狂热后遗症
- 河南传销式民间借贷雪崩 涉案企业多数为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