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官员债主高利贷“8亿官银”约等于财产公示

火烧 2011-10-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温州高利贷案浮出8亿官银,涉及官员财产公示问题,引发对官员财产来源的关注,揭示高利贷与公职人员之间的隐性利益关系。


    据媒体报道,在近期连续发生高利贷危机事件的温州,上周末,另一起惊人的高利贷案被引爆,其中可能牵涉当地一些公务员的投资资金。银行人士透露,曾有高利贷集资者1个月中打出资金有8个多亿。银行有初步查询过,“这8亿资金出处账户的户主都无法查找,要么身份是虚构的,要么人已经失踪。”


    温州高利贷危机,让人想起3年前阜阳女行长放高利贷案。二者有个相似之处是,都有“官银”被卷,而且被卷走银子的官员们都是一律低调,宁愿血本无归,也不敢公开站出来追讨,甚至不敢承认自己被卷走了钱。


    官员债主深陷双重困境:一是放高利贷违法违纪,二是放高利贷的巨款来源,可能是个更大的问题,这无异于自己对自己进行财产公示。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发现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人士,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1500多万、2000万到8000万不等。我们不知道,纪检部门有没有要求这些司法机构的人士说明财产来源。事发于年初,至今并未听到温州非法集资牵出官员腐败问题的消息,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官员们都说清楚了;二是无人过问,或是被压下了。阜阳女行长高利贷案子中的“官银”问题,当初曾被认为可能引发阜阳官场地震,所幸这个“预报”不灵,结果什么都没发生。不知道这是不是两地高利贷案中的又一相似之处?


    龙湾的一位公职人员私下告诉媒体记者,“你一般的级别或者额度,人家高利贷还不要你。”“通常的规则是,我帮你办事,你帮我放高利贷,互相利用,其实形同一种变相的行贿行为。”


    温州高利贷危机,浮出了又一个“盘子”——“官银”问题,仅上周末的一个盘子,就浮出了“8亿官银”,对纪检部门来说,这可能是个难题,抑或这已经不是纪检部门乃至当地能够正面面对的;而于那些不知道数量有多少的官员债主来说,很可能因为牵扯者众、法不责众,大家因此能够集体逃过一劫,就像当初温州“购房门”的稀里糊涂不了了之。至于财产损失,只能权当破财免灾了吧。


    高利贷浮出“官银”无数,近似于一次官员财产的“准公示”;而由此,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不可行”与“阻力大”的原因,也再一次得到“公示”。


相关文章

  • 银行究竟该不该救温州企业?
  • 余斌:高利贷是合理的民间金融模式吗?
  •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毫无疑义——余治国执笔的房产评论系列文章
  • 不能被“忽悠”打开金融国门---关于高利贷的“非另类解读”
  • 杨斌: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动荡与房地产泡沫破裂危险
  • 中国银行业正在迈向“次贷危机”的泥潭
  • 海啸后的希望:温州老板跑路是泡沫全面崩溃的前兆
  • 世界经济危机正向我国蔓延——从楼市降价潮与温州老板的“逃亡”看我国的经济形势
  • 王中宇:从温州模式看民族资产阶级
  • 清湖渔夫:透视民间借贷市场及其利率机制
  • 退烧的安阳:集资狂热后遗症
  • 河南传销式民间借贷雪崩 涉案企业多数为房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