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收入倍增,中国没有日本的天时地利人和
文章分析日本60年代收入倍增成功因素,强调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对比中国当前收入倍增计划,指出缺乏产业先手与政府扶持,导致难以复制日本经验。
日本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成功的关键是正确选择了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加上政府的倾力扶持。在石油精炼、石油化工、人造纤维、机动车、工业机械、电子工业等领域重点突破,并实行绝对保护。进口先进设备政府补贴一半,新设备当年折旧50%,税负大减,利润率暴涨,日本企业总税负仅23%,远低于美德。(11月30日 14:41)
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政府不便直接进行财政补贴,日本通产省为保护自己的战略行业怪招迭出,令人防不胜防。为扶持造船业,日本政府将市场上高利润的食糖进口许可证提供给造船厂,让他们赚取丰厚利润作为变相补贴,仅此一举就使日本造船成本降低了20-30%。日本人并没有盲从所谓国际惯例,这叫拎得清!(11月30日 14:50)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成功的原因:顺国际大势,占了天时;抢产业先手,占了地利;倾政府扶持,占了人和。十年之内高利润率产业占比从50%飙升至70%!收入倍增的前提是生产率的倍增和利润率的倍增。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是在全球经济逆势中启动,失了天时;产业先手不明显,失了地利;企业赋税过重,失了人和。(11月30日 15:02)
相关文章
- 日媒民调显示日自民党与维新会支持率仍居前列
- 白益民 :日本航空部队,军国复活梦胁从者
- 祝东力:应该怎样理解日本?
- 卢麒元:脆弱的日元
- 人民日报:日本军援东南亚难掩军国主义野心
- 日本电子产业霸主地位正在加强而不是削弱
- “刘强引渡日本案”在韩开审 牵动中日韩敏感神经
- 《太阳的墓场》底层的真相:大岛渚给中国电影人的启示
- 马然:属于年长者的釜崎(日本最大贫民窟)
- 走进日本最大贫民窟 被政府官员视为眼中钉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