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干部教育 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
本文系统阐述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涵盖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及专业技术教育内容,强调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结合,突出干部培养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
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
作者:徐明祥 主题类号:G5/成人教育| 【 文献号 】1-150 【分 类 号】G5 【分 类 名】成人教育 【复印期号】200004 【 标 题 】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 【 作 者 】徐明祥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250014 【 正 文 】 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对干部教育都予以特别的重视,视之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保证。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每当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来临之际,毛泽东总是责无旁贷地首先抓干部教育工作,从全局的高度提出新的要求。 一 之所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是基于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是基于他对中国革命和时局的深刻体悟。即使在非常困难的历史时期,他也从不忽视干部教育。1934年1月, 他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苏区还缺乏完备的专门教育的建设。但为了革命斗争干部的创造,我们已设立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及教育部领导下的许多教育干部学校。” 毛泽东认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1937年5月7日,他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我们的革命依靠干部,正像斯大林所说的话:‘干部决定一切。’”1938年10月,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又强调道:“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的。”他对新的历史时期干部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现在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才。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出并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大批的合格干部。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明确规定:“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论政策》) 1941年5月,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对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942年2月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一切工作,包括国民教育工作,在内都须经过干部去做。‘在政治方针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如不把干部教育工作看得特别重要,把它放在全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就要犯本末倒置的错误了。” 二 毛泽东对干部教育的内容有一系列精辟的具体的论述。1941年5月,他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提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是总的指导方针。具体来说,毛泽东关于干部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军事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等领域,涵盖面非常大。 (一)政治思想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在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就是一所学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教材有《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还有毛泽东的《外力、军阀与革命》、李达的《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等文章。毛泽东一直把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干部教育的首要内容。在建国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圈定了“干部必读”的12本书,这些书一直是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1955年3月31日,他又郑重提出:“我们要作出计划, 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我劝同志们要学哲学。……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二)文化教育 重视文化教育的开展,是源于许多工农干部识字不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1932年3月2日,毛泽东为首的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布第六号命令《政府工作人员要加深学习》,规定省、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工作人员,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必须参加识字班,乡苏主席及苏维埃代表一律“强迫识字”。 毛泽东曾于1942年1月亲自为凯丰、徐特立、 范文澜编写的《文化课本》撰写序言。他认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也才有学好的希望。没有这个基础,就是说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其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限于直接见闻的范围,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有大批精明忠实但缺乏文化基础的干部,将来也必然还会有大批这类干部,他们急切需要解决文化基础问题……” 只有学好文化,干部才有可能学好理论。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中又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工农干部要学理论,必须首先学文化。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何况现在不是学的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我们党中央现在着重要求工农干部学习文化,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学。否则工农干部虽有丰富经验,却没有学习理论的可能。” (三)军事教育 军事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干部教育是苏区各种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而苏区的干部教育最早是在红军中开展起来的。这是由残酷的战争环境所决定的。1927年底,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不久,即在江西宁冈县砻市亲手创办了第一个红军教导队,培养部队的基层干部。1929年在福建龙岩大池成立红军随营学校,1930年改为红军学校,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他在1934年1 月主持制定的《关于红军问题的决议案》中指出:“为着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必须使红军的政治自觉,英勇与坚决性的巩固和军事技术与战术的进步;同时并进。……大会责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用最大限度的努力,克服红军中军事教育的落后,以现代战术来重新教育我们的指挥干部,从实际战斗的经验与教训来学会更正确地进行战斗的方法。” 1939年5月, 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提出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指出:“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少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从事学习的。”他还为抗大规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应当说,这两点是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历来重视军队的军事技术教育。在井冈山根据地,他总是将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教给红军官兵。建国以后,他认为“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在高级步兵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1952年,他对建国以来军事教育和军事纪律普遍放松的现象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无论何时都是不应该的和不许可的”,要求各部队“必须保持百分之三十的军事教育时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专业技术教育 解放战争时期即将结束之际,毛泽东提出干部教育的重点要转向专业技术教育。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报告,他对干部教育问题提示道:“我们的同志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1949年6月30 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针对干部专业教育问题说:“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是困难。”“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请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 三 实施干部教育的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另一种是在职教育。在毛泽东看来,必须“两条腿”走路,二者不可偏废。 (一)干部学校教育 毛泽东一直对创办干部学校情有独钟,领导创办了大量的干部学校。1933年,培养各类行政管理干部的学校——苏维埃大学在瑞金成立,毛泽东担任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论新阶段》中提出,“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抗日民主根据地兴起了干部学校教育的高潮。毛泽东亲自担任当时最享盛誉的高级干部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学校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在1936年6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讲话说:“为了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培训干部,提高干部。因此我们的干部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训练,以便将来出校后,能够独挡一面地去工作。”毛泽东还对教学问题提出具体要求:“3 科文化教育(识字、作文、看书报等能力的养成)是整个教育计划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如果学生一切课都学好了,但不能看书作文,那么他们出校后的发展是很有限的……但学会了看书作文,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就有了一种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抗大在8 整个年抗日战争期间培养了20多万名军政干部。毛泽东不仅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还亲自为抗大学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革命理论。 1942年,毛泽东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校长后,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校训。他在2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他强调道:“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以高、中级和普通干部为对象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从中央党校开始,然后推向全党的。 毛泽东还曾在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等各类干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作报告,提出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并亲临学校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宪政运动》等演讲。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系统地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的干部教育工作,指出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风建设、招生、师资、教材等方面确立了一个全方位的新标准。 (二)在职干部教育 尽管干部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但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两条腿走路。正如陈云于1939年12月10日在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讲的:“一些同志以为学习便要进党校、马列学院。能够进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当然很好,但不能大家都去。因为学校没有那样大,不可能住很多人:同时工作还要人去做。问题怎样解决呢?就是毛主席说的进‘长期大学’,就是坚持自学。你现在二十几岁,活到六十几岁还有四十年,学成以后是头号的‘博士’。只要功夫深,铁杵能够磨成针。” “要自学,靠自己学”,这是毛泽东一贯提倡的干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典范。1938年3月15日, 他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讲: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书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所谓读“无字天书”,就是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他还要求干部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教育思想。1938年8月23日, 他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指出,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 1941年9月26日, 党中央针对高级干部学习问题下发了《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对高级干部的学习问题做了具体的安排,毛泽东担任中央组组长。高级干部带头学,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1942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最大数量的干部,90%以上的干部,还是在工作中,在人力财力与工作需要上,目前又不可能办理很多的干部学校;因此对在职干部,就其工作岗位上,施以必须的与可能的教育,实是干部教育工作中的第一位工作,应该引起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及其宣传教育部门的充分注意。”《决定》要求各类干部在学习中以“做什么,学什么”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具体内容为业余教育、政策教育、文化教育和理论教育四大类。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领导干部的在职教育仍是十分重视。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号召道:“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什么东西呢?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是技术科学,一个是自然科学。还有文学,主要是文艺理论,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一点。还有什么新闻学、教育学,这些学问也要懂得一点。”1958年1月31日,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草案)中又提出:“建议在自愿的原则下,中央和省市的负责同志,学一种外国文。争取五年到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程度。” |
相关文章
-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居然不是党员?——闻司马南与王长江之论战
- 叶劲松:社会仇官、仇富现象为何存在——问李君如
- “党的利益合法化”是什么好心?--看司马南【民主胡同40条】回击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
- 周天勇的奇谈怪论--庸俗到可怜乃至无耻的党校理论
- 周天勇竟如此肆无忌惮,屡次抹黑毛泽东时代
- 王长江代表的是哪个共产党
- 周天勇再次抹黑毛泽东
- 朝鲜分裂历史与张琏瑰的蜕变
- 评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的五个特征论
- 宋惠昌怀旧谬论剖析:宋惠昌上下煽动试图影响改革
- 宪之:陈永贵政治局开会喝开水与宋惠昌的“怀旧”论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