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与现在的义务教育
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与现在的义务教育
一、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不是免费教育
不少人认为,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是免费教育。实际上,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不是免费教育,因为那个时候国家还没有那么多钱来搞完全的免费教育,所以虽然部分地方和部分专业(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的艰苦专业和师范类专业,基本是免费的)是免费的,但读书一般还是要缴一定的学费的。
虽然一般要缴学费,但因为那时候学校根本不会在学生身上谋利,所以学费很低,基本上就是一点书籍课本费。有网友说过他一学期学费1.5元,上完还退0.3角。大于1960年进衡阳市四中,记得连带伙食住宿所有费用就是40多元钱,而大于那个暑假搞劳动(挑砖)赚了50多元,缴了学费还有结余。也许正因为学费很低,所以就被人们认为是免费教育了
后来大于当过老师,非常清楚当年对学生的学费放得很松,一时缴不起的学生可以先读书。实在有困难的可以评助学金免掉。有的老师还为困难学生代缴了,大于自己也这样做过。可以说,学生因为缴不起学费而不读书的情况很少很少。
毛泽东时代的教育虽然不是免费教育,但它是中国普及教育做得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对最缺教育的农村,国家是想尽办法把教育送到农民的家门口。那时候叫送医到田头,送教倒门口,其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在这一时期普及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可以从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及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中得到印证:中国小学入学率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1961年40%,上升至 1978年58%)。
毛泽东时代不但大增基础教育,还大幅度提升初中及高中普通中学学额,普通初中招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升至1976年2344.3万,增加了近十倍。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1976年861.1万。增加了20倍。文革期间,教育不仅没有荒废,而且使很多贫寒子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为推行现代化所必先实施的全民普及教育铺平道路。
二、现在的“免费”义务教育
前面说了,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不是免费教育,也没有提义务教育,也没有义务教育法。但那时候老百姓的孩子只要想读书就会有书读,学生因为缴不起学费而不读书的情况是很少很少的,也从来没有老百姓埋怨过学费贵,读书难。
1986年以实行义务教育后,还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可是老百姓却开始埋怨过学费贵,读书难了。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砍学校”和“乱收费”。
前不久到一个朋友家去做客,说起了义务教育,朋友就气呼呼地骂起来:“什么XXX义务教育,哪里有初中一年级就收了一千多的义务教育?”细问起来,原来他的一个孙女今年进初中,按就近入学分在郴州市苏仙中学。开学才几天,前前后后就缴了一千多元。他说,报名时缴了300多学费,搞了几天军训又缴了170。刚上课,又缴了700多,说是什么校服费、教育附加费、教育基金等等,收据到现在还没有见到。
大于把8月底,教育部对上半年查处的部分教育乱收费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并且处理了一批教育部门领导和校长的情况告诉他,他说:“那是做样子的。”说着马上就从书房里拿出一本初中一年级语文教辅材料《状元笔记》,说:“你看,老师说一定要买的,定价20元------”他还说,听说这个学校去年就是因为乱收费问题还上了电视,校长也被免了职,有什么用?你说有什么用!
“砍学校”造成读书难,于是创造了成千上万收择校费的条件。“乱收费”把学生当成摇钱树,于是造成了学费贵。教育领导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法必依,老百姓反映大了查查处处做个样子敷衍一下,结果把个“免费”的义务教育搞成了“高收费”教育,老百姓当然会有意见。
三、让张艺谋抽抽[长橋]的“三皮脸”
如果一个孩子,你教他认识“好”字,他不相信,说是“女子”,“女子”就是女人,女人是祸水,有什么“好”的。你一再告诉他,“女人是祸水”的观念是错误的,“女子”大多数是善良的,美好的。他就是不听,坚持好坏不分。你怎么办?没有其它好办法,最有效的就是按过去私塾先生的办法,拿戒尺往他屁股上狠狠抽几下。
[长橋]就是这样一个老孩子,看看他在帖子中说的吧——
[耕稻人]文章说:
「因为,早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毛泽东时代,广大贫下中农子弟,而且家家户户都是多子女的情况下,免费上学、义务教育,便已成为现实。文化教育的春风不仅吹遍祖国大江南北,甚至连那些边远偏僻的山沟的百姓,都能扬眉吐气地沐浴在这种春风里;不仅小学初中得到极大普及,而且每个公社甚至都建立了一所高中。而且上学不仅免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还发助学金,如果孩子上了大中专院校,那更是国家管吃管住且每人每月发放近20元的助学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可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的时期哟!」
长挢批驳:
第一、这像帮派式的偏袒,不是全民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免费上学,而是跳忠字舞好的才能上学,长挢就知道「成分」不好的,再聪明也不准读书,这好比是我帮派的人可以比帮外人多一些照顾。
与这种胡说八道的“三皮脸”说道理太浪费时间,还是找两个人来抽抽他比较有效。先让比较有名的张艺谋带个头。
早两年张艺谋做客《艺术人生》,与朱军有段对话——
朱军:其实咱们的家庭很像,父亲都有特殊的经历。
张艺谋:我一直比较压抑,家庭背景不好,政治出身不好,我父亲他们弟兄三个都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的。大概小学的时候,一些小的细节让我感觉到家庭背景不光彩。那个时代是个政治的时代。我那时候是好学生——中队长、大队长——所以上初一的时候就写入团申请书,后来没有入得了。老师把我叫去,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出身不能选择,但是道路可以选择。”老师并没有给我详细讲,其实没有任何人跟我讲家庭背景的事情。那时候我也不敢问。很坦率地说,我一直是比较自卑的。
张艺谋是1951年出生的,他上中小学的年代就是[耕稻人]网友歌颂的毛泽东时代,虽然他自己感到“一直是比较自卑”,但怎么也与“再聪明也不准读书”还是风马牛及不上吧。
再一位是湖南九三学社一个市的专职副主委王成泰先生。他是一位出身地主家庭的工程师,他在2005年退休时写的最后一份述职报告开头写的是——
这是我工作历程中最后一次以书面形式郑重地向党组织报告工作,感慨万千,不拘格式,一吐为快。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49年上学,66年大学毕业。出身地主家庭,父亲48年土改时被镇压,49年我跟着外婆从乡下到开封市依靠我舅抚养,在开封上小学。我舅和舅母当时刚从河南大学毕业留校任教。51年我妈也从乡下到开封当保姆。所以我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在红旗下长大。
上小学时有一次,我把家中的铜锁卖钱去看黄继光、丘少云的连环画册挨了舅舅的骂,因为我崇拜那样的英雄。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被保送进入了初中。初二,在开封市回民中学当少先队的大队长,在辅导员老师(团支部书记)的指导下,“听党的话”、“做好工作”这些词语就开始在我这个十四、五岁儿童的心灵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带领三百多名少先队员建“红领巾炉”(大办钢铁),受到了开封团市委的表扬,今天回忆起那段忘我奋斗的激情岁月是既兴奋又后怕。------
这个王成泰先生说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并不准确,准确点应该说是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实际上,大于读书时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文革中大于之所以成为造反派,起因就是看到工作组整这些老师整得没道理,不符合斗争的大方向,所以站出来为他们打抱不平,结果与工作组干了起来,把自己也干成了反革命。[长橋]哪里弄得懂大陆的这些复杂的事,可是这个“三皮脸”因为在台湾的帮派里混得久了,自然会以帮派之心度社会主义之腹。对这样的“三皮脸”,只要他胡说八道一次就抽他一次,尽管他皮厚不怕痛,也要叫他出出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