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解开左右争论中难解的死结
用前三十年的主流观点看,后三十年都是右的。用现在的主流观点看,2000年以前都是左的。
笔者对于左右的划分,沿用自己以往的标准,即仅限于爱国群体的范围内。至于卖国狗才,无论是以左的面目出现还是以右的面目出现,都是死敌,既无妥协之可能,更无所谓共商强国大计。
左派主流观点认为,前三十年的一切都是好的,不应该改革,否定后三十年。右派主流观点正好相反。双方的交锋从理论探讨一直上升到人格研究、祖籍调查、问候亲友,到现在看求同的可能性几乎丧失,存异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尖锐。从社会其他迹象看,斗争日益白热化,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也似乎不无可能。其间曾有人出面调停过,但因相貌太似国联,倾向性太明显,扬汤止沸作用未见,火上浇油功效尽显。
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当理论探讨上升到人格研究、祖籍调查、问候亲友的时候,原本理性的探讨就可能演化为骂大街,本应争论的关键性问题反而可能被某个参与争论人的个人特征所掩盖,矛盾双方依靠吸取对方优势而助益自身一方强大的作用也可能完全被屏蔽,很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探讨就会逐渐转变化对个体自身的谩骂攻击而最终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媒体发言越激进捧场的人越多这一决定性的现实因素,使得完全肯定自己与完全否定对方便成为争议双方普遍自觉采用的一个规则。左右双方都不是傻瓜,除了个别脑筋有点问题的官员之外,无论双方专家还是普通网友,全都倾尽全力攻击对方的弱点,而对自身的弱点则全然不顾。其实,也不是有意不顾,这些弱点若不是对方有意捏造,的确是难以防护。双方也许还没有认识到,主动揭开自身弱点,抓住对方捏造的谣言给予毁灭性打击,同时吸收对方的优点,才是自己一方最终致胜的真正法宝。正因为如此,完全肯定自己完全否定对方的主流辩论模式,成了左右双方争论中难以解开的死结。也正因为如此,争论只见异化而结果不见分晓。纸媒成了标新立异的演习场,而论坛几乎成了发泄怨气的出气筒。
有心机而有冷静的网友应该已经可以发现,抛开散碎细节不论,左的优点就是右的缺点,反之亦然。双方的讨论已经足够详细,或许上升到制度层面还有许多需要补充,但主体框架已经出来,想亦不难。如果非要笔者举出一个实在的例子,那么笔者就拣选一个比较直观的缺点: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城市劳动效率不高的情况非常明显,而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贫富分化、道德沦丧、官场腐败已经令人无法容忍。
笔者的意见是这样:保护其他经济成份健康发展,但必须强调公有制经济充分的、可靠的、强有力的主体地位,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一律实行国营,决不搞私有化改革。突出强调按劳分配充分的主体地位,对其他分配形式严格限制,直到划定一个上限指标,不得超越,目的是以对极少数人不公正为条件,还社会大多数公众一个公正,目的是以“平”求“等”。政治上突出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纯洁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强化组织领导。文化上大力弘扬劳动者的文化,如刘云山所言,唱响“劳动者之歌”。同时允许反映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的文化形式存在。但在资金支持上要有区别,前者以公共财产支持,后者由民间自募资金组织,并且保证前者工作人员待遇好于后者。另外笔者还有一个小小的认识,改开前社会主义所遭遇的困境可能仅仅是因为按劳分配没有搞好,这一点尤其是左派网友值得注意。
笔者还有一个模糊的感觉,网络上可能存在一个假左派及一个假右派,表现可能是正好相反,一个极左,一个极右,但这两方又有可能归一个主体指挥。网友呢,就会被“极”吸引,要么左,要么右,争来争去,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我们就像泥鳅,在论坛这个泥坑里滚来滚去,你打我,我打你,岸上的推手却一边哈哈笑,一边该干啥干啥。或许这只是笔者的臆想,其实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