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发展路线导致交通堵塞
这一顽症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各个城市不太一样,象北京、上海、广州一类大城市可能很早,象石家庄、太原等一类中等城市相对晚些,大约是从前年秋季起,情况逐渐严重。最近,行人走到路上,时时感到不安全,随时有汽车,电动车从后边撞上,失去了起码的安全感。
我国是什么情况,人口多呀,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世界上没有。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经济发展不计划,行吗?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不乱了套?是谁的歪主意,主张发展小汽车产业的?现在才多少人有汽车?据查,2011年北京每百户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在60辆以上,其他的40%还需要在不长的时间内拥有一辆汽车,最后达到每户一辆,那么,北京成什么样了?北京还是人呆的地方吗?
一开始,小车乱停放是违法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常看见交警时时照相罚款。过了几个月这种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道路两旁划上了白色的停车位,原来的乱停乱放,一夜之间变为合法的了!大家想想,本来就不宽的马路,两边闪出两行停车位,其他所有快车、慢车、电动车、自行车、行人都需要在这剩下的地方拥挤前行,能不出事故?出了人命事故,客观上就是杀了人,图财害命。另外,大马路本来是公共资源,谁想利用谁利用,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力。一个汽车比上一个行人或一个驾驶自行车者来说,所占的公共资源起码是十倍左右,如果在西方国家,由于人少(一般只有几千万人口)也就不必细追究了,可是在我们国家本来不多的资源被错误的发展路线所侵袭,特别紧张,那么,就是一个严重问题。他们凭什么多吃多占?我当然不是在怪车主,而是在责怪错误的发展路线!
这种恶果是怎么造成的,原因就是放弃计划经济,任凭新自由主义泛滥。市场经济绝对不是乱七八糟的自由经济。其结果是,汽车商发财,马路拥堵不堪,大气污染加重,城市温度急剧上升,浪费本来紧缺的能源,老百姓为买小车不得不减缩其他应有开支。国家为了缓解这一燃眉之急,不得不拓宽马路,折掉民房和设施,把大量的钱用在了“补窟窿”上,甚至修建卫星城来补救这一切,形势上发展了GDP,实际上浪费了本来就紧缺的资金。如果事前有规划,这一切本来可以不发生,换句话说,这些钱,本来可以化到更需要的地方!
回想起主席年代,那个交通发展规划是多么的合理!每个大中形城市的主要街道都架有电车线路,发展电车,既不浪费汽油,又不会加重污染。其他一时发展不了的地方暂时以公共汽车代替,有的城市再配合发展一定数量的出租车,以解决不同人群的需要。多么合理!设想,如果按照当时的规划发展到现在,那是什么样子:马路上井然有序,车辆不多不少,人行道,自行车道,慢行道,快行道,各得其所,有多么好!可惜这种理想的发展模式不知被谁早就破坏掉了。
不是要科学发展吗?不是要杜绝野蛮发展吗?难道如此发展下去还不够野蛮?有今天没明天的发展,不远的将来怎么办?难道发展市场经济就不需要计划和规划吗?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城市地铁和很好的公共交通,他们只有几千万人口,但他们的眼光绝对长远!我们为什么不向人家学习这些的东西?我想市场经济绝对不是急功好利,只顾眼前,不管长远的。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如不发展它,按我们原来的规划去发展,几十年下来,老百姓的生活岂不天堂一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