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环球时报:怒斥恐怖主义不等于挺争议漫画

火烧 2015-01-09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指出谴责恐怖主义应是无条件的,反对将恐怖袭击与争议漫画挂钩。强调西方舆论在不同事件中的双重标准,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对抗恐怖主义,同时关注新闻自由与多元价值观的平衡。

   

  这幅题目名为《如果默罕默德回来》的《查理周刊》封面,先知跪在地上被自己的信徒拿刀威逼着,先知说道:“傻瓜,我是先知!”恐怖分子答道:“闭嘴,你这个靠不住的!” (资料图)

  巴黎《查理周刊》编辑部遭血腥恐怖袭击,多国政府予以一致谴责。然而在一些非西方社会、尤其是伊斯兰社会里,民间的真实反应却可能复杂得多。尽管价值观是多元的,我们认为,在这种时候谴责恐怖袭击应是无条件的。在这一大是大非面前的任何其他选择,都不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以往在中国出现恐怖袭击时,西方舆论的立场经常不够坚定。西方主流媒体会在中国官方已做出定性后,给发生在新疆那些血腥袭击的恐怖主义描述打上引号,说那是中国声称的“恐怖主义”事件。它们那样做往往让中国人很生气。

  当反过来西方遭遇恐怖袭击时,中国社会就面临一个选择:我们应该学西方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是应当做得大度,拒绝双重标准,坚决加入谴责恐怖主义的行列呢?中国主流社会每一次都选择了后者,这次也是同样的。

  消除恐怖主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高度团结。这些年西方社会突发恐怖袭击,世界的公开表态总是一致的。中俄等国发生恐怖袭击,西方舆论往往闪烁其词。我们强烈希望中俄等国的坚定态度能最终影响西方,而不是西方对恐怖袭击的地缘政治考虑把我们“改变”。

  从东方的视角看,《查理周刊》的做法是有争议空间的。一些穆斯林因它的漫画感觉受到伤害,可以理解。但是所有原因都不应是恐怖袭击发生的理由。对《查理周刊》的残暴袭击突破了所有社会的文明底线。如果细看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它们几乎都有各自的“深层原因”,但人类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坚决反对和打击它。

  当然,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是可以讲策略的。我们注意到,西方多国领导人和主流媒体在评论《查理周刊》事件时,都刻意突出了“对新闻自由的支持”。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西方的新闻自由是其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的一部分,也是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但在全球化时代,当西方有关做法同其他社会的核心价值发生冲突时,西方应当有缓解冲突的意愿,而不宜以自己的价值为中心,以零和态度推动摩擦升级。

  西方在全球舆论场上占有绝对优势,西方与非西方的对话往往会搞成西方的单方面宣讲。非西方社会对西方有意见时,大多都没力量将其向世界有效传播。西方具有能力向它们不喜欢的社会实施“话语暴力”,西方一定要对此有所认识,克制使用自己的这一“软权力”。

  西方不断因为漫画或文艺作品与伊斯兰世界产生摩擦,后者的受伤害感是真实的。即使西方认为自己的新闻自由没错,照顾对方的感受也比无视对方的感受更值得倡导。很难想象全球化是一种价值观的绝对扩张和胜利,以这种信念对待全球化必将致自己于无穷无尽的冲突之中。

  说所有这一切,都丝毫不影响我们谴责巴黎恐怖袭击、坚决反对用暴力来解决文化冲突的基本态度。恐怖袭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原谅的。同时我们认为,不激化其复杂背景中的敏感元素将是智慧的。怒斥巴黎恐怖袭击不一定非得要由支持有争议的漫画来加以表达。全世界的主流舆论都站出来力挺巴黎,这令人鼓舞。西方如果对文化冲突元素的阐述更温和些,关照非西方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感受,将是一份有尊严的回报。

相关文章

  • 郑若麟:《查理周刊》留给我们的六个问号
  • “伊斯兰国”预告将有更多人仿效巴黎袭击案枪手
  • 关哲:恐袭击中了什么样的“言论自由”?
  • 从《纽约时报》看美国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
  • 美国施压朝鲜,别总拽上中国
  • 俞力工:当前国际政治的恐怖主义特色
  • 俞力工: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事件与美国有何关系?
  • 乔姆斯基: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恐怖主义国家
  • 伊斯兰极端主义:被异化的伊斯兰教
  • 叙总统反驳扶植"伊斯兰国":恐怖分子来自西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