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人:扎紧制度篱笆,杜绝“小官巨腐”
文章聚焦小官巨腐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扎紧制度篱笆的防范措施,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对保护群众利益和基层干部监管的重要性。
日前,北京市检察院通报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案件201件,涉案236人,目前已移送审查起诉152人。(新京报8月4日)
越来越多的村官热衷于“坐地生财”,利用手中的权利对群众“吃、拿、卡、要”,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及后果。
对于这些连行政级别都没有的“小官”,源何成为了“巨贪”、“巨腐份子”?笔者认为,首先,由于这些“小官”大多生活、工作在基层,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作为基层干部的职责与义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事不讲求原则,向群众直接伸手“吃、拿、卡、要”;其次,长期以来,在公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些基层的“小官”没啥油水的印象,也使得一些掌握实权的“小官”轻易躲避了监督和约束,通过不断积累式的小贪小腐,最终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大贪大腐。
“小官巨腐”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涉及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更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对于“小官巨腐”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必须针对已经发生的“小官巨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强有力的措施,堵死“小官巨腐”之路,扎紧防范“小官巨腐”篱笆,如此才能杜绝或减少“小官巨腐”。
相关文章
- 公知再主张:"选择性特赦"完成"不可逆"宪政转型
- 赵磊:关于打老虎的一点看法
- 为什么中国要反腐败,西方不要?
- 不能成为私产党:造成腐败是体制问题还是路线问题?
- 地藏王菩萨:请问公知,谁阻挠卖国就反谁的腐?
- 邓小平“十个如果”的伟大现实意义!
- 对腐败的一点看法
- 周永康案发后:人民网与澎湃演双簧
- 妨碍私有化、宪政改革者,便是腐败分子吗?
- 利益集团酿反扑 第五代面临考验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