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各地频现农产品滞销

火烧 2012-11-13 00:00:00 经济视点 1039
近期多地出现农产品滞销,如苹果、橘子、萝卜等大量积压,农民损失惨重。各地政府及媒体呼吁市民购买爱心菜果,市长积极推销,但滞销问题仍反复出现,反映流通环节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最近全国各地苹果、橘子、萝卜、白菜等各种果蔬大量滞销,有农民说“荒着地也不种了,叫它闲着长草也不种了,收不回本钱来”。丰收即歉收,几乎已成了每年秋收丰收后的惯例。每遇滞销,各地政府、媒体纷纷行动起来号召市民买爱心菜、爱心果。央视在报道中说,现在是“市长很忙(忙着帮农民卖菜),农民很慌”。

 

  又见滞销

 

  甘肃静宁苹果无人收购;陕西200余万斤大枣深陷滞销困境,大批熟透的枣子掉落遍地零落成泥;山东德州芹菜批发价一毛也卖不出去,农民血本无归;山东山楂滞销,农民损失惨重;济南萝卜滞销,5分钱1斤没人要;山西泽州的大白菜成片烂在地里;湖南石门45万吨柑橘滞销,无人收购烂在泥地里;贵州马铃薯滞销……

 

  最近一个月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又频频在全国各地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滞销品种似乎更多,滞销的量也格外大。

 

  在央视访谈中,颇有农民表示明年准备去打工,“荒着地也不种了,叫它闲着长草也不种了,收不回本钱来”。

 

  市长很忙

 

  与果蔬滞销相伴的,是各地的媒体纷纷行动起来,号召大家购买爱心菜、爱心果;包括市长、县长在内的政府官员也主动出击,帮助本地农民做推销。人们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最近几年每到蔬果滞销时都会上演,遗憾的是,这些只能救急,却不能阻止新的滞销潮到来。

 

  如何破局

 

  为何滞销局面总是周而复始?有观点认为,流通环节是最大的症结。目前,从田间到餐桌,流通环节太多,而且一些中间商形成一定垄断地位,从农民手里贱买,再高价卖给市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央视访谈时表示,问题的形成涉及方方面面。在今年的蔬果滞销地,几乎记者采访到的所有农户都提到,今年没有收购商上门,而他们除了被动等待,几乎毫无办法。郑风田说,这些农户缺乏组织,大多单干,盲目生产,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比较缺乏,产品没有树立品牌,不懂抱团取暖主动出击扩大市场。政府对粮食种植的补贴和其他保护往往还不到位,农资涨得快,粮价涨得慢,种粮食的收入和种经济作物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不愿种粮,宁愿种蔬果,导致蔬果种植的一种无序扩张。

 

  专家认为,市长仅仅帮助推销产品是不够的,还需更多根本措施。

相关文章

  • “市场原教旨主义”神话的又一次破灭
  • 李昌平:当前农业发展的两个热点问题
  • 北京鸡蛋一个月涨价近6成被指火箭蛋
  • 大蒜涨价茶叶涨价 农产品新轮炒作风抬头
  • 谨防新医改演变为医疗资本大鳄的盛宴
  • 农产品工业化之殇
  • 李昌平:警惕国内农产品价格定价权国际化
  •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教训
  • 银行利率应该反应真实的实体经济增长率
  • “市场化”使中国股市走向绝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