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赵磊:别了,政治课?

火烧 2012-1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政治课是否应被取缔,指出其问题源于不讲市场经济政治,批评当下政治成为少数利益集团工具,一切皆为生意,教授经商,媒体搅屎棍等现象,反思教育异化与价值观扭曲。

 

  几天前,我在市里参加一个社会科学评奖会。期间,有专家对高校政治课义愤填膺,高调炮轰,说这类垃圾课程除了戕害学生,没有任何益处,早该取缔云云。此论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但我听了以后默然不语。

  政治课的内容是不是很搞笑,是不是要与时俱进,是不是应当非政治化一些?当然可以讨论。但在我看来,如果说现在的政治课既无用,又无益,恰恰不是因为这门课程“讲政治”,而是因为这门课程“太不讲政治”!不讲什么“政治”?不讲“市场经济的政治”。

  前段时间,香港数万人大闹“反洗脑教育”,好像也跟“政治课”有关。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政治到底是神马?

  孙中山说:“政治是众人之事”;毛泽东说:“政治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验之当下的政治,我突然觉得,列宁的定义似乎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从“公众”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当然是一件很高深的学问。但是很遗憾,当下的政治在相当程度上或已成了少数利益集团的工具,与其说是众人之事,不如说是少数人之事;与其说是某种“主义”,不如说是一桩“生意”。

  何谓“生意”?“生意”就是“买卖”,“买卖”就是交换,交换就是:谁有钱,谁说了算;谁有钱,就听谁的。生意的要害是利润,利润的灵魂是“产出大于投入”,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百分之几的利润,就要如何如何。

  电视剧《潜伏》里有一句台词很经典,穆晚秋的丈夫谢若林结结巴巴地教育余则成:“什……什么主义,都…是生意”。这话很难听,对于余则成所信仰的共产主义而言,也相去千万里。但对于以普世价值为圭臬的社会而言,“生意”这个玩意儿不仅是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的确也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真实写照

  岂止是主义,岂止是政治,现在一切都成了生意。比如,新闻媒体为什么成了“搅屎棍”?狗仔队员为什么偏要找大粪?因为大粪里面有生意,所以越臭就越要搅。所谓“道在屎溺中”,就是这么回事。

  眼下流行“教授当商人,商人当教授”,为什么呢?马克思说,市场经济商品关系让一切都“抹去了神圣的光环”,一切都必须用金钱来衡量。别说教授客串商人,商人客串学者;为了生意,贤妻良母客串婊子都是“必须的”。

  公知们批判大学堕落成了生意场,控诉高校异化成了养鸡场,呼吁要“招回大学之魂”,并拿蔡元培做榜样,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什么“独立之精神”。我也曾经被这种崇高感动的热血沸腾,但后来恍然大悟:这是故作天真,说难听一些,简直就是自淫。

  现在的学者一谈到学术,就说要“独立于政治之外”。我觉得如果不是作秀,那就是有意误导。自然科学就不去说它了,要社会科学独立于政治之外,独立得了吗?不仅毛泽东时代的学术独立不了,今天同样独立不了。

  很多人动不动就拿毛泽东时代说事,好象只有那个时代才会“讲政治”。市场经济就不讲政治了吗?照讲不误!在市场经济下,政治就是生意,就是利润,就是“鸡的屁”。不谈生意,就是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的学术,不讲政治的教育,在哪里?找出来给俺瞧瞧。什么独立于政治之外,扯淡!

  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说现在的政治课没有“讲政治”?市场经济的政治是什么?就是生意嘛!现在的政治课之所以“无益无用”,就是因为它没有直截了当地“讲生意”罢了。换言之,政治课与经济人相互冲突掐架,这才是政治课“无益又无用”的原因所在。

  所以,那些炮轰政治课的高人们,其实并不是不讲政治,而是最讲政治的主。当然,他们的政治就是生意。当然,也正是这种“讲生意”的政治,正在把大学变成生意场,把学术变成交易所,把教授变成小商贩。

  问题不是要不要“政治课”,而是究竟要什么样的“政治课”。

  列宁早就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看看,列宁说得多好啊!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关文章

  • “外围团体”:美国选举政治语境中的特殊组织
  • 美国总统大选沦为金钱和变脸游戏
  • “市场原教旨主义”神话的又一次破灭
  • 地缘政治学的性质:思想史上的不同视角
  • 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安全观念的转变
  • 竖琴螺点评11月9日-11日参考消息
  • 曹建海:中国经济会不会走向崩溃?
  • 孙锡良:反对“企业家人权”提法,索权很危险
  • 张志坤:“中国特色”与“国际社会”
  • 郑若麟:当经济爱国主义响彻法国天空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