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后被邓颖超“压迫”写诗,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克勤(jixuie) 题记: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解密,我们对毛主席生前的很多事情,可以了解得更多,进而感悟出更多道层面的东西,是有可能的。例如,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后写的两首词,在1976年元旦发表。毛主席逝世后,估计是准备出版《毛泽东全集》的开始阶段,工作人员在整理毛主席遗稿时,发现毛主席写给邓颖超的一封信,原来毛主席的“词二首”是在邓颖超“压迫”下写的。当年10月邓颖超亲笔证实了此事。
毛主席给邓颖超的信(原件),下面是邓颖超1976年10月写的说明
按照历史资料,1965年6月29日毛主席接见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卡瓦瓦的夫人,和由她率领的坦桑尼亚妇女代表团团员……接见时在座的有邓颖超。由此可见,毛主席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词二首的初稿,邓颖超的“压迫”,加了一把劲。
这恐怕是早些时候,估计是接见妇女大会代表时邓颖超和毛主席在一起,后面是周总理
01
毛主席给邓颖超的信(内容)
《毛泽东书信选集》(1983年12月第1版)最后一封,是毛主席于1965年9月25日《致邓颖超》的信。
信全文如下:
邓大姐:
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得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毛泽东
九月二十五日
根据此信的注释,毛主席写这封信是源于1965年夏,邓颖超在一次陪同毛主席会见外宾后,问毛主席是否有新的诗词,并说:“很久没有读到主席的新作品,很希望能读到主席的新作品。”
信的开头毛主席以诙谐语言所写的“你压迫我写诗”,就是说的这件事。接着,毛主席又诙谐地说“没有办法,只能从命”,从毛主席对邓大姐“唯命是从”的潇洒幽默语气中,也能感受到毛主席对邓大姐的尊重和无间的友情关系。
还有作为战友,学者间的切磋意愿,而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主席的谦虚、亲和的人格魅力。
从称谓上讲,毛主席在书信里中,称呼最多的是先生、同志,尤其是在建国后的党内通信中,几乎都是称呼同志。而在这封信中,毛主席却直呼“邓大姐”,这让我们读来感到既庄重,又亲切。
至于行文风格,那更是毛主席一贯的挥洒自如。你看,为了“从邓大姐之命”写诗词,毛主席“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文章写长是本事,写短更是本事,写得又短又说明问题,并且轻松自如,那就是本事中的本事了!
在毛主席给邓颖超写此信10多年后,也就是1975年底到1976年初的时候,毛主席决定发表两首词,这两首词正好都是1965年写的,一首是写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另一首是写于1965年秋的《念奴娇 鸟儿问答》,这是否就是毛主席信中所说的那两首诗词,还没有得到正式考证,但是估计应该有很大关系。
因为1976年初那个时候,邓颖超的丈夫、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同志生命垂危,也许毛主席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自己患难与共的周恩来夫妇的革命情谊,更是对自己近50年风雨同舟的恩来同志战胜病魔的精神鼓励!
据说周恩来总理在弥留之际,还在病榻上吟诵毛主席的这两首词!
还有,90高龄的朱老总奋笔疾书,给《诗刊》杂志写了两首诗《喜读主席词二首》。在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的一次千古绝唱。
朱德:喜读主席词二首
毛主席词二首发表,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吟咏有感,草成二首。诗刊索句,因以付之。
其一
昔日上井冈,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其二
鲲鹏九万里,直上云海颠。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
可笑蓬间雀,称霸欲吞天。倏尔控于地,仙阁化为烟。
文革号炮响,帝修心胆寒。春风化红雨,新枝壮且繁。
老中青一体,路线共瞻前。阶级斗争纲,纲举目豁然。
掌握辩证法,统一宇宙观。真心搞马列,地覆又翻天。
一九七六年二月
(原载《诗刊》1976年二、三月号,总第82期)
朱德元帅的诗,是对毛主席词的一个解释,应该是比较权威的解释。
02
邓颖超为何要“压迫”主席写诗?
估计邓颖超听说了毛主席在重上井冈山时的很多说法,正好碰见主席,出于好奇,就想通过读毛主席的诗词新作,来感悟毛主席之道。
按照纪律,邓颖超是不能向老公打听国家大事,周总理也不会在家里谈论这些事情的。
邓颖超这么有涵养的人,当然也不会直接问主席井冈山的事情。
这样就很自然:邓颖超在一次陪同毛主席会见外宾后,问毛主席是否有新的诗词,因为“很久没有读到主席的新作品,很希望能读到主席的新作品。”
邓颖超的这个想法、说法、做法,周总理是否知道,也很不好确定。反正,邓大姐的这个三法三通了。
邓颖超是周总理夫人,不过她也是老资格的革命家。在1969年3月12日晚,邓颖超给老公写了一封信,意味深长。
周总理夫人的陪伴,超越了一般妻子对丈夫的呵护,可以理解为一位资深女革命家对另一位革命家政治上的体贴和照顾、帮助。从上面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可以或多或少感悟一些邓颖超在道层面的东西。 邓颖超之道器化成这么一段: “为了捍卫毛主席,为了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为了夺取无产阶级......的全面胜利,为了开好“九大”,你要紧跟毛主席,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 ——其中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毛主席思想,这几个名词,还有捍卫、紧跟、活学活用这几个动词,很值得推敲。我们不妨想想一下当时周总理,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前,读到自己贤内助的信,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李克勤后记:历史中很多事情带有偶然性,偶然中有必然。毛主席对于重上井冈山的重视程度,也许当时的许多领导人感觉得到。至于毛主席的深意,当时的人们领悟到什么程度,这个很难讲。反正毛主席比我们至少早看50年,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1965年到2025年,整整60年,毛主席当年的那些想法说法做法,包括毛主席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我们究竟领悟了多少呢?
重申一句:毛主席的说法看起来通俗易懂,但背后的想法真那么好懂么?连周总理那样的高人都没能完全看懂,何况吾辈呢?如何感悟毛主席的想法?
我提出了道器变通理论体系,可供参考。
强调一句,要当毛主席的学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下功夫悟道是行不通的。
悟道,就是要感悟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敢于向无形的未知世界挑战。
如果连这个都不敢想,不想做,哪能算毛主席的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