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朝三暮四”透视美国的“民主政治”! 朝三暮四

火烧 2012-03-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文章通过朝三暮四成语揭示美国大选和两党政治的虚伪性,揭露其以民主之名行欺骗之实,分析美国政客如何利用民众选择制造虚假民主,展现其本质是操控与欺骗。

    美国所谓的“民主政治”最大的“亮点”就是所谓的“大选”,就是所谓的“两党政治”!

     美国的“大选”真的“民主”吗?

    其实这种骗人的把戏,我国古代的一个养猴人早就玩过了,也就是那个成语“朝三暮四”的由来!

    为了透过现象看清美国“大选”的本质,我们不妨重温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朝三暮四”大意说的是,一个养猴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给所养的猴子提供充足的食物,而是限定猴子们一天只能吃七个水果,虽然限定,但这个狡猾的养猴人偏要“民主”一番,抛出两个方案供猴子们“大选”:选项一,每天早上三个,晚上四个;选项二,每天早上四个,晚上三个。

    这些猴子们顿时欢呼雀跃,感到自己“民主”了,自己有“一猴一票”的“权力”了!

    这个养猴人将群猴玩弄于股掌,却又深得群猴的拥戴,不愧是个耍猴的高手!

    没成想,不仅中国的四大发明被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剽窃”了去(因为没有支付“知识产权”费用),而且这个养猴人耍猴的技法也被美国政客“剽窃”了去(美国政客也没有向这位养猴人的子孙后代支付“知识产权”费用),炮制出个“驴象”版的“朝三暮四”!

    美国政客不想改善普通美国民众的地位,却又假惺惺地说普通美国民众有“民主”的“权力”,有“一人一票”的“权力”,于是美国政客也让美国民众“自由”的“选择”:选项一,这次“拥驴”,下次“戴象”;选项二,这次“戴象”,下次“拥驴”!

    这就是美国的“两党政治”!

    这就是美国的“大选”!

    这就是美国民众的“一人一票”的“民主权力”!

     这就是美国政客欺骗美国人民、欺骗世界人民的所谓的美国的“民主政治”  ! 

注:驴,指美国民主党;象,指美国共和党!

  

附:百度百科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   bk.view.expFlag=false;baikeViewInfo={id:"41294",editable:"true",title:"朝三暮四",expIndex:"0",subLen:"1",isMulit:false};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目录

成语内容
  1. 内容简介
  2. 内容翻译
基本信息
  1. 文字信息
  2. 成语示例
成语启示
  1. 分析评论
  2. 揭示道理
成语内容
  1. 内容简介
  2. 内容翻译
基本信息
  1. 文字信息
  2. 成语示例
成语启示
  1. 分析评论
  2. 揭示道理
展开
 bk.view.catalog().start("0"); 

编辑本段成语内容

内容简介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内容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1. 狙公:养猕猴的老头。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文字信息

  【汉字简体】朝三暮四
  【汉字繁体】朝三暮四
  【汉语注音】zhāo sān mù sì
  【英文拼写】To blow hot and cold; to play fast and loose; to chop and change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并列式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理解。
  【成语释义】1.(古意)指聪明人善于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
  2.(今意)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近义词】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变化多端、朝秦暮楚。
  【反义词】墨守成规、一尘不变、以一贯之、从一而终。
  【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发源地】宋国(今商丘)。

成语示例

  ①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灯下漫笔
  ②所谓朝三暮四而喜怒交设者也。——南朝(梁)刘勰《灭惑论》
  ③朝三暮四,昨非今是。 ——元代乔梦符山坡羊·冬日写怀》曲[1]

编辑本段成语启示

分析评论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寓言讲的道理在确实适用于当时的情况,但是用我们已经发展了千年的眼光再来看问题,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没有时间成本的概念,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些区别的,任何一家企业在收预付款和定金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多收一些,未来要收的余款越少越好,为什么呢?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对于猴子而言,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为了保证一天的活动有足够的能量,进食的多与寡是有明显区别的。在猴子的世界里,只有“朝四”才能保证一天的需求。而到了晚上,是以休息为主,有“暮三”就够了。如果硬要让它们在晚上接受“四”,它们就会觉得是浪费。从这个角度说,猴子们坚持了实事求是、按需分配的原则。而这两个原则正是我们需要倡导和学习的。 “朝四暮三”优于“朝三暮四”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早上得到的是在眼前的,而晚上是十二个小时之后的事。尽管总数都是七个,但是先得到四个,就是先得到了“大头”。“大头”在手与“大头”在外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猴子们任由耍猴人“朝三暮四”,就等于是把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的“大头” 扛到了自己的肩上,可能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本已属于自己的栗子。聪明的猴子当然不会同意。所以它们要通过抗争获得耍猴人的让步。
  3+4和4+3结果都是一样,但如果环境和背景发生了变化,其效果就会决然不同。很多时候,过程和方法决定了成败。

揭示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本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