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私生子和华尔街革命
某些明星带着儿子周游世界,却对记者们说:“这不是我儿子,是我弟弟。”演艺界充满了娱乐色彩,人们倒也见惯不怪,但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如今政治竟也充满了娱乐色彩,包括革命,都不能得到正式的名分,“华尔街无革命”,这是《国际先驱导报》上一篇文章的标题,这篇文章显然落下一句话,他还应该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如果大家还不太健忘,那一定还记得,不久前埃及示威者曾经跪求总统下台,就是这家报纸,一篇文章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温和的革命。相比埃及人跪争的温和之举,美国民众的行动显然要强硬许多,他们喊着20世纪早期的革命口号,举着写有激进文字的标语派,甚至有人还打出了中国革命的红旗。搞笑的是,中国的亲美人士,跟美国媒体也持同样的观点。
不知道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个现象,“鸵鸟心态”抑或“犬儒主义”?美国媒体不是向以客观公正而著称吗,怎么今天竟变得如此缩手缩尾了呢?比掩耳盗铃还要滑稽,难道“革命”这个词汇,是美国媒体默认的敏感词汇不成。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美国政治家杰克戈·A·德斯通的解释:革命就是争夺权力的公开较量。难道说,华尔街抗争不是公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吗?
革命不一定都是暴力行动,在现代社会,更多的时候,革命是文明的抗争和理性的展示力量。有些人无疑患上了“革命”恐惧症,就像麦卡锡时代的美国社会忌讳“红色”一样,谈红色变,不特商店里禁售红色衣服,甚至包括女人穿红色内衣,都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指控。NBA有个球队的名字中有“红色”二字,队服也是红色的,摄于白色恐怖的淫威,不得不自动进行颜色革命,从此再不与“红”为伍。
古代中国有子为父讳,民为官讳,臣为君讳,今天的美国是政治为革命讳,搞政治可以,但不能说是“革命”,用中国亲美人士们的话解释是,这不叫“革命”,该叫“民主”才对。显然,中国的亲美人士们,不特富有娱乐精神,进而还很有明星范嘛:“这不是我儿子,是我弟弟。”倒也无所谓,这年头,就稀里糊涂的事,大家不必认真,当一乐呵得了,反正谁肚子疼谁自己知道。
2011-10-08
相关文章
- 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与危机
- 乔姆斯基:财富阶级和无以立足的无产者
- 方鲲鹏:占领华尔街运动半周年述评
- 美国国会通过“反占领华尔街法”
- 美国大学发起“占领教育”全国行动
- 金融危机催生变革资本主义思潮
- 叶劲松:驳格林斯潘《为资本主义一辩》的谎言
- 1%们的选举
- [独家译文] 上帝偏爱的百分之一——关注经济平等就是期盼阶级斗争
- 警棍与催泪瓦斯的暴虐——资本主义VS民主
- 余斌:为什么美国超发货币却没有通货膨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