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毛主席和李白[上阳台]帖

火烧 2012-03-27 00:00:00 中华文化 1030
文章讲述毛主席与李白上阳台帖的关联,提及张伯驹赠帖、田家英转交及毛主席送交故宫的过程。同时介绍李白书法艺术及其珍贵性,强调其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
      有人著文谈到李白[上阳台帖],此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流传至今唯一的书法艺术真迹,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1964年,我曾在田家英(毛主席秘书)手中见到过李白[上阳台帖]的复印件。田家英当时说,此帖是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先生赠送毛主席的。毛主席喜欢书法,对此帖非常珍爱,时时观赏、研习。鉴于1958年,毛主席提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收的礼品,一律交公”的规定。毛主席也首先把李白[上阳台帖]送交给了故宫博物院。
      李白[上阳台帖]直28.5厘米;横38.1厘米,纸本、手卷。帖共25个子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拖尾有宋徽宗赵佶、元代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代乾隆皇帝等的题跋。卷前还有宋代赵孟坚、贾似道,元代张晏、欧阳玄,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及近代张伯驹等的收藏印记。
      说到李白的诗,无人不晓,甚至都能背上几首。然而,李白的书法却知之者甚少,因为他的“书为诗名所掩。”其实,他的书法也是被历代鉴赏家倍加赞赏。不妨举几个人的题跋和品评来领略一番。元张晏题跋曰:“嫡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元欧阳玄跋诗云:“唐家公子锦袍倦,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评说:“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宋徽宗也评论说:“太白尝作行书,"乘风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乾隆皇帝在引首题了“青莲逸翰”四字。
      从古人对李白书法的诸多好评,不难看出他的书法和他的诗一样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书法和他的诗歌风格一样奔放豪迈,气势飘逸。笔法雄健自如,蒼劲浑厚,法度不拘一格。他的书作又由于传世极少,所以[上阳台帖]弥足珍贵,可称“国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