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仙逝 蚊蝇起哄——“南都”的无耻
钱老仙逝 蚊蝇起哄
——“南都”的无耻
春 秋 行 09,11.02
功勋卓著的人民科学家钱老十月31日上午8时06分仙逝。大众惊悉,应是央视午间新闻之后,不到2天,用谷歌搜索一下,含“钱学森”网页已近1000万,中国人民将永远缅怀自己忠诚儿子的丰功伟德!但钱老只是说“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我做了一些事情。现在老了,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了…”
钱老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他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主任,美国国防部火箭研究四人小组核心成员之一。作为火箭研究的先驱人物,他的去留,备受关注。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他先被捕、后监居管制,共五年,祖国经巨大努力,打通了钱老等一批科学家回归之路。临行前,他拿着自己的新书--《工程控制论》向老师冯·卡门教授辞行。这位世界著名航空理论权威看完钱学森的新作,诚恳地说:“钱,在学术上你已经超过我了。”谁能想到,这部著作是钱学森在5年的软禁中完成的!
毛主席与钱老之交,不止停留在爱国、在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层面上,而是升华至人生价值观最高境界——为人民服务,和人类哲学思维的最高层次——辨证唯物论上,伟人神交矣!
所以,巩献田同志在记念钱老仙逝的文中说,“钱学森同志九十年代初期…曾经强调说: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在我参加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我听到这样的评论:钱老是科技界的毛泽东!”,这是确评。
正因为钱老是科技界实践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典范,至终不渝,反动派就绝不会放过他的。
网奸网谍之类的蚊虫,第一时间就起哄,为其放风者,居然是天下第一“大潭”——人民网《强国论坛》,31日下午,就开始连篇累牍放出打毛损钱反人民的流水帖,笔者粗览一下,仅(1~300)贴,涉钱老逝世的有75帖(未计跟帖),其中32帖是阴毒咒诅、污蔑辱骂的;第二天,更加猖狂,仅21:0~21:23’的(1~100)帖,涉钱老逝世有20帖,竟有14帖是打毛损钱的。看那些“马甲”,都是些长期活跃在强坛的反毛渣子。网编、坛主如此肆无忌惮地打毛损钱,欲体现共产党主流网媒“自由平等”价值观乎?还是在传达什么讯号?竟堕落到借流氓泼皮来喷粪消气!对毛泽东、钱学森的仇恨真不共载天?表演给谁看?谁给你们这种反动权力?毛泽东、钱学森起码的公民人格尊严在党媒上都不能得到维护,你们是“乱国浑潭”!
“普世价值”的精蝇们,就奸诈得多了。《南方都市报》借2005年间钱老对总理温家宝说的话,“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在钱老逝世次日发表评论,题为“记取钱学森对这个国家的发问”(下称《发问》,附后),先设定一个“‘出大师’的中国难题”,然后耍尽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鬼蜮伎俩,似问非问,似答非答,以售其奸。
凤凰网转录《发问》于首页,不到一天,跟帖近500。可惜的是,读者大多并未按《发问》弯弯绕“在历史正义和现实政治(即制度尔)中去敲问”,倒是对“特别是”后的“商品学校”、“考试教育”、“文凭教育”…的诘难为多,也未遵《发问》之令,而坚持缅怀钱老,首先是他伟大的爱国者…总而言之,《发问》售奸,大赔其本。
《发问》诡道,“这个解开了无数尖端科技难题的科学大师,把为什么中国一直出不了大师的问题抛给了公众。”
首先,钱老一席话,既不是“对这个国家的发问”,更不是把“问题抛给了公众”,而是对“这个国家”“改开”后“教育产业化”的责问。
《发问》断道,“钱学森的一生,其实就可观照这个“出大师”的中国难题。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一生的道路有两个高潮,一个是上世纪20年代在北师大附中的中学六年,另一个就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求学历程…”“作为国人典范的钱学森,首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其次才是民族和国家的功臣。他必定是在天赋之余,得到了一位科学家成长所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才有机会成为后来的科学巨星。因此,他的成才之路和感同身受,才更值得世人倾听和冥想。”“无论何种模式的灵魂塑造、思想灌输,都必同于对大师的戕害。”
当然了,南都“普世”分店的“灵魂塑造、思想灌输”必是无害的,教育回到“上世纪20年代”,汇入“在美国读研究生”情境,就“大师”辈出了,何必计较什么“民族和国家的功臣”,都“普世”了,成了“中美国”,“首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才合算。比如XXX,即便老了,也能在大陆转来转去的名、利、婚三丰收,何必像邓稼先那样,隐姓埋名拼命干活,以致身患绝症,还说什么“就是为‘她’死了,这一生也值了!”台湾李远哲,在美国得了“诺奖”,返台居高官,力挺台独政痞陈水扁“竞选”大位,临门一脚,居功甚“伟”。如今窃鼠扁东窗事发,一窝鼠皆陷刑狱之灾,便递书向美国主子呼求救命,坦承儿皇帝身价。李大师不改初衷,那才是南都精蝇“倾听和冥想”的“国人典范”。
奸细霸奴西崽们,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实践光辉典范钱学森同志面前身后,你们永远是一群虫孑蚊蝇!
附录:
记取钱学森对这个国家的发问
2009年11月01日 05:12南方都市报
昨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一生传奇,成就卓著,荣誉无数,国人引其为科学的骄子、民族的脊梁与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信仰,怀尖端科学造诣而穿越政治的波诡云谲,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居功至伟。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当为国人深切缅怀。
在高深的科技领域之外,晚年的钱学森为公众所铭记,还源于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秉直建言。2005年7月29日,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总理温家宝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如今,科学大师离去,他向这个国家的发问,却少有人能直面回答。
钱学森的一生,其实就可观照这个“出大师”的中国难题。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一生的道路有两个高潮,一个是上世纪20年代在北师大附中的中学六年,另一个就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求学历程。自由的学风,创新的欲望,挑战权威的勇气和环境,使他在大学毕业数年后,就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今天人们缅怀钱学森,把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当成主线。但这绝不是唯一的线索。因为在科学技术领域,仅仅凭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不可能造就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作为国人典范的钱学森,首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其次才是民族和国家的功臣。他必定是在天赋之余,得到了一位科学家成长所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才有机会成为后来的科学巨星。因此,他的成才之路和感同身受,才更值得世人倾听和冥想。
这个解开了无数尖端科技难题的科学大师,把为什么中国一直出不了大师的问题抛给了公众。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真的是要向大家讨要一个未知的答案,甚至,或许答案就在他的心里,而这不过是晚年钱学森的一句浩叹。2006年末,总理温家宝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钱老的这个问题求教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如此种种,不知钱老是否满意。
而就在钱学森提出大师问题之后,还有更多关心教育、关切国运的人士求解。他们说,大师的心灵一定是自由的。他会顽固地、习惯性地怀疑权威。无论何种模式的灵魂塑造、思想灌输,都必同于对大师的戕害。他们说,大学日益行政化、官僚化的背后,是权力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创造的扼杀,是权力通吃对大学的污染和毒化。至于,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几乎就是对“中国何以不出大师”这样务虚的发问最直白的回绝。
一位科学老人的逝世,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赤诚相问,衍化成我们绵长的思索,而真诚无疑应该是后人缅怀的起码前提。钱学森把他一生最精彩的部分都献给了这个国家,他没有理由不关心这个国家的去向和前途。当我们民族的智慧足以向月球迈步,如何“出大师”这样的问题显然不应该在智力范畴内去读解,而更应该在历史正义和现实政治中去敲问。“出大师”不过是对钱学森晚年良苦用心近乎功利的概括,而记住这个问题、思索这个问题、解开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寄寓我们对他深切的怀念,接续他对家国的赤子情怀。
黄鸣
相关文章
- 巩献田:学习钱学森的科学精神
- 为何如此丧失中国人的良知
- 一份不渝的爱情——缅怀钱学森蒋英夫妇
- 钱昌明:怀念伟大的爱国者、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兼斥汉奸文痞苏小和的攻击
- 非凡的智慧人生——我所知道的钱学森
- 请不要侮辱钱学森同志
- 奚兆永:驳一个民族败类对钱学森的攻击--评凤凰卫视王康
- 钱学森为什么“负疚”
- “反毛崇美”汉奸们对钱学森的最大侮辱
- 二十年的浩劫:做胸罩和内裤也真的不需要钱学森
- 红朝本记6:吾当总理与重用钱学森
- 钱学森的天问背后——工人科学家蔡祖泉与海归博士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