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莫易|垃圾时间

火烧 2024-10-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莫文人引发的争议,引申至苏联解体的垃圾时间,分析其历史背景与精英阶层的腐败与妥协,揭示社会变迁与意识形态崩溃的过程。

  今年的国庆招待会,因为赫然出现那位12年前上瑞典文学院领奖的莫文人,在网上引起好大一场口水战。

  在这场口水战中,最是洋洋自得的莫过于莫文人的粉丝们,他们把一年一次的国庆招待会视为国家最高规格的国宴,把莫文人参加招待会视为国家对其所做贡献的肯定,并以此作为大棒,在网上嘲讽所有批判过莫文人作品的有识之士。

  说实话,一群垃圾捧垃圾,真的很滑稽。

  说到垃圾,咱们来聊一聊垃圾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经历过不短的垃圾时间。

  垃圾时间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指的是某个时期严重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个人无力改变,整体趋势注定失败,那便是进入了垃圾时间。

  在垃圾时间里,人们会不可避免的看到辉煌的崩塌、谎言的暴雷,以及神话的破产。

  苏联进入垃圾时间,是从斯大林逝世后开始的。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不但全盘否定斯大林,而且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损告,不仅是对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妥协,也是对社会主义阵营革命立场的放弃。

  勃列日涅夫是利用苏联内部的官僚体制和各种利益集团的矛盾,通过拉拢和支持一些关键人物来削弱赫鲁晓夫的支持基础,同时,通过恢复赫鲁晓夫废止的官员终身制和扩大官员特权来笼络大量支持者以孤立赫鲁晓夫并迫使其辞职而夺取苏联最高权力的。勃列日涅夫主政期间,自上而下,不择手段地揽取权力,绞尽脑汁地攫取特权。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思想上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列宁主义,并以私有化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主张以激进、冒险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背离了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

  从斯大林逝世到苏联解体的四十年里,苏联金字塔上的群体不但不关心人民福利,还把枪口对准人民。他们一面义正言辞的批评腐败,一面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苏联真实的社会情况,并能确切预知苏联的历史走向,但他们做的,只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尽最大可能谋求自身的利益,并击鼓传花一般将权力传给继承者。而每一个接花的在位者只会考虑两件事,一是如何多捞钱,二是如何全身而退。

  苏联的垃圾时间有一个典型现象,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主观抛弃。这并不是源自民间,而恰恰是苏联的精英阶层,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持现状,心照不宣地通过宣传机器日复一日地维护着皇帝新衣式的神话。

  尽管苏联的宣传机构一直都在高调宣传时代的伟大成就,但社会底层却逐渐弥漫着一种普遍的沉默与不信任。

  底层的苏联人从渐行渐远的社会主义看破了红尘,看透了特权阶层的本质。他们学会了在公开场合保持沉默,在私下里用笑话和隐喻的方式交流真实的想法。这种集体沉默的背后,是人们对个人安全的担忧和对金字塔尖的失望。

  虽然,有少数人发出了勇敢的声音,但他们很快就会遭到官僚泼来的脏水。悲哀的是,官僚对这些人泼脏水,居然会得到一些人的响应。这类人是官僚的附庸,他们负责把不听话的人排斥于社会之外。这类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苏联的垃圾时间。

  但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沉默。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散。

  《解体岁月》一书中,这样描述了苏联社会当晚的情形:院子里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黑暗中的树叶被风刮起的阵阵沙沙声。除此之外,什么声音都没有。

  嚷嚷声、唏嘘声、咒骂声……一切都没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