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垃圾论

火烧 2015-10-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探讨垃圾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垃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强调垃圾的相对性和美学意义,揭示垃圾问题的广泛社会意义。

  伴随着城市化兴起和全面工业时代的到来,日益突显的垃圾问题困扰着城市人类,一直引领着人类高度文明的城市社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天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那么,什么是垃圾呢?中华汉语词典狭隘的解释为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如生活垃圾、捡垃圾。引伸意思为没有价值的事物,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如垃圾邮件、清除社会垃圾等等。

  那么,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呢?简言之,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创造”出来的,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工业革命不断创造出经久耐用新产品,以往农耕时代能够很快被环境回收的自然手工“产品”,逐渐被机械工业化产品取代。过去可循环、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经济模式也随之被打破,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在加工劳动资料得到物质“正产品”的同时,无法抛弃附加于自身的一些“负产品”,这些负产品包括暂时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质,也包括为保证产品质量和运输安全而进行的必要包装物,这些物质短时间内,不能被环境回收吸纳。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暂时不需要的“边角废料”和一些废弃物,在消费安装过程中拆缷的各种包装物,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废物等。这些附加在“正产品”之外的各种物质就是垃圾,它们长时间滞留在自然界中,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换言之,城市人类为了追求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不得以产生的负面效应,正如哲学矛盾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作用力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这个“负面效应”被决策管理者忽视是垃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将垃圾定义进一步提升到思想美学层面,它应该泛指一切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的事物,皆可称之谓“垃圾”,同时,垃圾也具有相对性。如,野草长于城市街道,“野草”被视为垃圾,如果野草长在自然或规划的环境中,它就不是垃圾。又如废纸片和塑料袋飘落在草坪上,或塑料袋挂在树上,我们将其视为垃圾,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有多么脏吗?还是因为它对草坪或树木有多大危害吗?不是,主要因为它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协调,破坏了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审美认知和情趣,无论这个环境是自然景观,还是人为景观,都是如此。同理,鸟巢卡在树枝间,杂草长于乡间小路,我们就不能称其谓垃圾。因为,人造之物与自然之物的区别就在于此,所谓的垃圾都是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自然(环境)不会轻意接受这些人造之物,所以这些“人造之物”总是显得碍眼,与周围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行走在山间野外,一位高度自觉的自然主义者可以把周围一切人类遗留的痕迹都视为垃圾,人造景观也只能历经沧桑,接受时空洗礼,才能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此摆脱被视为垃圾的命运,如世界各地很多著名古迹。当代人类不晓得垃圾还有广义定义,所以经常创造出很多“精美”的垃圾建筑,世界很多著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正遭受到人类自我的摧残。同时,由于人类自身无节制的繁衍,也创造出了很多“垃圾人口”,垃圾一词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代人如果不知垃圾为何物,那肯定out了。

  垃圾从产生的形态上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散落于地表的固体、液体废物,二是浸润水中的液体、固体废物,三是浑入空中的气体、固体废物。常见的固体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针织布料及尘埃六大类。液体垃圾包括散落地表和水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液体。气体废物包括弥散在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气体。

  垃圾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环境发展到了不可调和地步,这就是垃圾问题的实质。这个问题说明了传统工业经济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人类再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被自然淘汰和抛弃是迟早的事,人类走向灭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垃圾问题也同时说明人类生产生活已经出现了“负墒肿瘤”,如果人类不做出全方位调整,一味地向自然无限制索取,这个“负墒肿瘤”将把人类直接送入死亡。也就是说,人类生存需求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不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将面临灭亡的危险。远在人类农耕时代,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微不足道,那时自然力量可以很快把这些垃圾吸收、消化、降解,使之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那时生产力水平虽然低下,但是那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并没有改变自然生态本身,也不会对自然生态造成什么危害。但自从人类进入城市工业社会以后,加重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对立,这种对立趋势日益严重,如今,在陆地、江河、湖海、地下、空中,堆积散落着、浸润飘浮着数以亿万吨计的固体、液体、气体垃圾,可以说,目前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垃圾无处不在,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五大垃圾带(公路沿线、铁路沿线、城镇内河沿线、景点沿线、墓地沿线)。如果我们不采取紧急有效措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将被自身产生的垃圾埋葬,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那么,如何解决垃圾问题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垃圾。本人认为:真正的垃圾应该指长时间不能被环境接受的工业废物,如各种塑料、玻璃、金属、针织制品等,对待这些垃圾决不能采用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必须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因为只有通过焚烧,才能快速复还物质的本来状态,让其重新参与物质环流,填埋处理势必要经过千万年才能改变这些物质的垃圾属性。这个定义对垃圾处理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一是指明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对现有垃圾首先要区分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无害的,对待有害垃圾如何处理,对待无害垃圾如何处理;二是突出垃圾处理重点要放在“长时间不能被环境接受的工业废物”上;三是对要处理的垃圾进行大幅度减量,从而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四是使现有垃圾回收再利用成为可能。

  其次,要对现有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的关键是垃圾分类,分类有两种途径:一是收集前分类;二是收集后分类,收集前分类要求居民的素质和修养特别高,收集后分类需要更多不怕苦不怕脏劳动力,垃圾也只有分类,才能产生价值,我们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再次,探讨在源头上治理垃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是建立生产企业包装物回收制度(特别是酒、饮料、调味品、化装品、药品类等)。二是建立过期作废有毒有害产品以旧换新回收制度,如电池生产配额要根据企业回收的旧电池数量为准。三是研发容易降解的包装产品,或直接用现有生物代替,如植物叶片当作包装物,或以植物为原料加工的包装物等。四是各居民小区,由政府主导,以2000户为准,建立一个废旧物回收站。以10000户居民为准,要建立一个废旧物交易市场。

  总之,经济发展要充分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红线不能越,底线不能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