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已集体失败

火烧 2012-05-28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指出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已集体失败,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不正确,主张满足客户需求,批评西方激励机制短视,领导力道德缺失,对比日本企业长期发展策略。

  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已集体失败

 

  今井正明

 

  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有关企业经营与管理层面的反思在深入发酵,也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的使命是增加企业所有者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的使命仍然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两种观点反映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上市公司属于股东拥有,同时又被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管理层管理并运营着。这其中一直存在深层次的矛盾———这个公司运营的终极目标,究竟是增加股东价值,增加股票价格,还是满足顾客与客户的需要?

  这恰恰是日本公司与西方公司的最大区别。西方企业管理层的工作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他们的工作就是增加公司股票价格。不过,股票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为了短期让股票价格上去,而不是下来,管理层就倾向于制定有利于短期目标的做法。这样的管理层就会成为制定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失败者,而这些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恰恰是好公司发展的根本。

  我赞同另一种观点,即公司的价值体现是满足客户的需要。在日本,客户是“国王”。我们必须知道“国王”的需求和要求,满足客户的需要。不过,这里就存在矛盾。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就必须采取长远的发展策略。比如1933年创立的丰田公司,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逐步改进与完善丰田的生产体系。这是一个很长的旅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纯追求股东价值短期最大化,并不能保证很多公司走完这个漫长的旅程。

  其次,西方管理机制中的“金手铐”激励机制困住了自己。对比日本企业文化而言,西方管理层主要靠股票期权(俗称“金手铐”)来激励业绩。如果他们把三个月后的股票价格能抬高,那么,他们就赚得利益。他们的个人收益与自己的管理角色是“挂钩”的。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西方高管喜欢短期项目收益的原因。

  事实上,这样做很“短视”。这些高管没有能力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考虑不到5年后、10年后的事情。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根据季度财务报表而来的。这是西方高管与日本高管的根本不同。绝大部分西方管理者已经失败,其管理思想也已集体失败,因为他们不再追寻通过长期发展来增强公司产品的目标。

  最后,西方企业界的领导力存在道德缺失。什么样的人是好领导?什么样的人能真正领导变革?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成功的领导者都必须有“燃烧着的渴望”,用这种渴望去实现他的目标,追求公司在业内做到“最好”。在这方面,优秀的东方或西方领导者素质没有差异。但是,西方的领导力思想在实践中存在两条明显缺陷:

  第一,成功的领导者关心他们身边的人,把他的员工当作公司资产,而不是成本。如今西方实体经济中的管理思想出了根本问题。大部分西方管理者把他们的员工当作成本。员工关系变成了“金钱游戏”,因为解雇员工是最好的节约成本的办法。这样的“领导力”是不可能把公司做到“最好的”。

  第二,成功的领导者需要正确权衡“质量”与“成本”,但是,如今西方的管理者过多看重成本,而不是质量。在这个方面立场的差异很容易看清楚。通过这点,也很容易看清楚什么样的领导者会获得长远的成功。

相关文章

  • 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反思
  • 人民日报:"民主人权输出"是殖民主义翻版
  • 侯惠勤: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背后
  • 马克思与世界主义: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
  • 西方畅销小说中对科学的反思
  • 西方为何奉行政治挂帅?:也谈国家资本主义标签
  • 西媒及南方系报道称朝鲜劫持中国渔船
  • 光明日报:西方凭什么抹黑中国国企
  • 人民日报:政治体制改革绝不照搬西方模式
  • 驳西方学者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歪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