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国有情结就是吃饭情结

火烧 2009-07-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国有情结’实为‘吃饭情结’,工人争取基本工资并非懒惰,而是生存需求。批评国企高管高薪与工人低薪的矛盾,揭露企业内部权力与利益分配不公,引发对职工权益与企业改革的深刻反思。

“国有情结”是个新词,原来没听说过。乍一听,吓人一跳,哪有这情结?后来琢磨琢磨,明白了,国有情结就是吃饭情结。  

工人们闹的这档子事儿是否为了防止国有财产流失?不排除部分工人有这情结,这是真正的“国有情结”。但我想大部分工人可能并没有提升到这个高度看问题,而只是想保住自己吃饭的权利。一个月300元是什么概念?当前国内还有多少在岗人员收入低于每月300元?也不是说绝对没有这部分人,偏远农村、山区或许有,但他们地里能长粮食,不至于挨饿的。在城镇,一个在岗工人月入300元,到了底线了,不能再低了。请问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然而问题是,工人闹事不是为了离开这个地方,而正是害怕被踢出这个地方,害怕失去这份月入300元的工作。这不能称之为“国有情结”,是实实在在的“吃饭情结”,这个情结,谁没有?  

把别人要求保障吃饭的权利拔高为“国有情结”的人,荒唐了。之所以有如此荒唐的称呼,原因无非在于自己是不愁吃饭的,不然谁会把明明白白的“吃饭情结”拔高为“国有情结”,从而去指摘国有企业工人懒惰、不求上进?要求吃饭,有错吗?说成是吃饭情结,发言人便无法指责工人,而说成国有情结,则可以批评工人不愿意放弃国有企业月入300大元的高福利、高待遇,批评工人没有进取心,不愿意到高天中去做飞鸟,不愿意到阔海中去做游鱼,这种称谓使发言人腾挪的空间很大。  

老总年薪300万,不高,不高。年薪6000万的还没说自己薪水高呢,300万怎能算高?老总贡献太大了,一人顶一万个工人。一个的贡献有多大,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是谁算出来的,就是老总自己算出来的。要按这么个逻辑,其实不用要工人了,一万人的国企,只用两个老总就行了,这劳动效率多高啊。工人没工作怎么办,饿死活该,谁让他们做不了老总来着?做不了老总,就剥夺他的吃饭权,或者叫吃饭情结。  

活怎么干,老总说了算。工人有没有活干,也是老总说了算。企业发达了,老总大把大把往自己兜里装钱,还能搞个优秀企业家,进人大,进政协,名利双收。企业搞垮了,老总换个地方说了算去,就算没人要,大把大把的钱已经攒下了,没人找他们讨还的。工人呢,缸中无余粮,手中无余钱,怎么活?工人没本事,饿死活该,我权且承认这个源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狗屁理论。但老总就真有本事么?国外的大企业一向是喜欢挖人才的,怎么不见他们来挖我们的老总呀?难道我们的老总一个个都铁骨铮铮,宁可饿死在国企,也决不撑死在外企?我看不太可能,有可能的倒是,宁可撑死在国企,也决不饿死在外企?  

我建议,谁要再说什么“国有情结”,那么就先让他体验一下什么是“吃饭情结”,看他还是不是胡说八道?  

相关文章

  • 赵剑斌:当代英雄前赴后继
  • 赵剑斌:“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孔庆东:这力量是钢!
  • 赵剑斌:维权不能仅仅为个人
  • 赵剑斌:重赏之下没有“勇”夫
  • 赵剑斌:没有暖气的冬天
  • 赵剑斌:所谓产权虚置其实是个伪命题
  • 左大培:序《钢城》——保卫工人阶级利益的长篇力作
  • 一曲中国工人阶级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英雄凯歌
  • 《钢城》——讴歌工人阶级的力作
  • 赵剑斌:《钢城改制变局》十九--短兵相接 之际,万众一心 保钢城
  • 赵剑斌:钢城工人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前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