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无法团结,就只能选择

火烧 2009-07-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了社会无法团结时的选择困境,分析了既得利益者与边缘群体的矛盾,强调选择的重要性与犹豫的后果,指出破坏规则对和谐的影响。

总的说来,老僧基本上算是一个老好人,没有棱角,随遇而安,不求上进。即便在网上,老僧一般也是与人为善,即使立场不同,观点各异,我基本上都是能尊重的,虽说偶尔有调侃讽刺的行为,但很少有破口大骂的时候,我期望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友好探讨。当然,老僧也有榆木疙瘩、冥顽不化的一面,这点有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办法。说这些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只是想说明老僧是一个很“和谐”的人,不喜欢对抗,很重视团结。所以特别能理解“和谐”的意义,也特别能理解试图调解矛盾的和事佬,因为我自己就经常干这个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

基于现实状况的团结,长远来看,其实是对既得利益者们的保护。因为只有保持结构的稳定,既得利益团体才可以长长久久的享受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才可以继续保持他们已有的先发优势。“不稳定”的动力,永远都是来源于利益边缘群体。不过现在的情况却有些特殊,社会上的两股主要力量都对现状不满意,一方要“坚定不移”的搞“接轨”,另外一方却是要“顽固僵化”的搞“倒退”。一个人同时拉着两匹马,一匹要向左,另外一匹要向右,两匹马的目标截然相反,中间的骑手苦苦支撑,这种局面能僵持多久,我没有太多的信心。其实这样的局面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选择一匹马,骑上去,然后驾驭这匹马去追另外一匹马,或用绳子套,或用弓箭射,就随骑手的意了。

但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了一个,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另外一个。在“得”与“失”之间,人们对“失却”的恐惧,往往超过“得到”的欢欣。所以,庸人往往会在得失之间犹豫。而犹豫,往往是最坏最坏的选择——暂不选择。不选择意味着放任矛盾发展,矛盾越发展可控性就越低,直到最后完全不可收拾。对于决策者来说,最可怕的性格莫过于犹豫不决、首鼠两端。打仗做事都一样,犹豫必将造成大错。

社会和谐本应该是所有既得利益者们的愿望,但有句古话叫利令智昏。我们这些先富起来的群体却习惯性的成为了规则的破坏者,破坏规则其实就是在破坏和谐。看看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习水的嫖幼案,到杭州“七十码”,再到现在的“顶包嫌疑”,无一不是既得利益者们利用金钱和权力破坏规则,规则其实是对现状的维持。看看任志强们的狂言,再看看最近通钢陈国军的悲剧,既得利益群体为什么就不知道一点点收敛呢?兔子急了会咬人,何况是我们这样的“刁民”呢?中国的先富群体为什么会这样?依老僧看来,这是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先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通过破坏“旧规则”起家的,也就是以前汪洋先生提到过的“原罪”。破坏规则已经是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遇到任何事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用潜规则“搞定”,而不是安分守己的遵守规则——尽管这个规则已经大大有利于他们这个群体。因何而生,则以何而亡,人间世事,大抵如此,也许这就是天数吧。

如果实在无法团结了,那么就选择吧。无论怎样选择,都比不选择要好。如同一个家庭一样,如果有第三者插足,那么别指望能和谐。要么与原配离婚,另娶小三;要么回心转意,与糟糠之妻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别指望什么好处都占,天下的小三都一样,得寸进尺。经济上的好处占足了之后,哪能不要一个名份呢?要给他们名分,也就只能离婚了。离,还是不离?这是一个难题,但这也不过是一个选择而已。也不难。

相关文章

  • 赵剑斌:当代英雄前赴后继
  • 赵剑斌:“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孔庆东:这力量是钢!
  • 赵剑斌:维权不能仅仅为个人
  • 赵剑斌:重赏之下没有“勇”夫
  • 赵剑斌:没有暖气的冬天
  • 赵剑斌:所谓产权虚置其实是个伪命题
  • 左大培:序《钢城》——保卫工人阶级利益的长篇力作
  • 一曲中国工人阶级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英雄凯歌
  • 《钢城》——讴歌工人阶级的力作
  • 赵剑斌:《钢城改制变局》十九--短兵相接 之际,万众一心 保钢城
  • 赵剑斌:钢城工人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前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