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们应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吸取些什么?

火烧 2010-09-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顾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与经验,强调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当前需加强宗旨教育,恢复公信力。

我们应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吸取些什么?

(一)随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冉冉升起,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请问版主我贴中禁用词是什么?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这是一个人民的国家,这是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来自基层的工、农、兵代表云集北京商讨国家大事,在最高一级的中央领导集体中也不乏工、农、兵出身的代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人民的勤务员,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咱们敬爱的周总理鞠躬尽谇,死而后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成为人民敬仰学习的楷模。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力投资教育、养老、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共基础设施,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条件那么差,又需要高积累的情况下,国家在社会发展方面,在医疗、养老、教育方面却大力投资,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们消灭了麻疹、霍乱、鼠血热,又纸船明烛地送走了血吸虫。工人、农民的孩子上得起学,本人就是由国家全包上的中学和大学。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用为住房和看病问题发愁。所有这些,今天看来依然是非常了不起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有很大提高,但不得不承认党、政官员的腐化现象有增无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日渐薄弱,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地方一级的党、政官员,“无作为”现象相当严重。虽然中央一再强调要廉洁自律,要执政为民 要增强公仆意识,其实他们就是不愿意或很少解决这些部门所存在的妇嬬皆知的问题。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恢复党、政官员在人民中的公信力尤为必要。

 (二)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得解放的人民大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保卫新生政权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现在回想起来,那的确是激情难忘的岁月,那的确是英雄辈出的年代.:“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可察金的形象使亿万青年懂得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毛泽东主席要做一个“高尚得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像阳光雨露滋润着人民的心田,雷锋、王杰、麦贤德的名字像春风吹拂着华夏大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茁壮成长。响彻神州大地的歌声是“我们共产主义青年团,像钢铁、像火焰,永远是新生的力量.”“共产党、青年团,领导着我们,继承着父、兄战斗的历程”“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那里有困难,那里有我们”,可以看得出,在那个准战争年代,在那个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国人民心里想的是“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信念、建设我们伟大国家的坚强信念,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泉源!

勿辸置疑,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建设我们伟大国家的坚强信念。君不见虽然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要把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但收效并不显著。原因是人们的思想比较混乱:有人宣扬不要共产党领导的民主社会主义;有人宣扬实质是鼓吹多党轮流坐庄的普世价值;有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左、右之争烽火连天,汉奸、走狗的叫骂声不绝于耳。由于认识的千差万别,严重地干扰着全国人民四化建设凝聚力的形成,减缓了全民奔小康的步伐。如何排除我们前进过程中的严重障碍,本人就此谈点拙见:(1)对于学术领域的问题,对于建设的方法问题,应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但对于我们的国体、政体,可以说已由历史和人民所决定——即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不容置疑的。邓小平 “摸着石头过河” 所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方法问题,而不是企图修正我们建国的总方略。他说“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5页。因此我认为在涉及国家发展目标上,我们没必要羞羞答答。我们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遗憾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领导的态度并非这样明朗。面对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的事实,针对医疗、住房、上学、就业等实际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人民享受更多的改革开放实惠、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事实让人民来感受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要采取切实措施堵塞少数人靠牺牲国有资产一夜暴富的漏洞,同时严查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针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适当控制高管人员的年薪,使人民深感人民政府为人民。对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采取措施遏制目前继续下滑的趋势,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确保底线不被突破,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政府具有足够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

面对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我们有十三亿人口的基本国情,面对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同样可以理直气壮的表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不会变;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不会变;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不会变,一句话我们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变。我们的左派朋友应该明白,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我们党是执政党,在国内外形势已经剧变的情况下,能够与时俱进,恰恰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我们的新社会阶层人员也不必缩手缩脚,遵纪守法,按章纳税,维护社会公德,前景无量。外资人员也应看到辽阔的国土和廉价的劳动力和十三亿人口的购买力仍是他们发财赚钱特优环境。

(三)1958年, 我们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应该说,出发点无可非议。的确,在总路线精神指引下,我国的基础工业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人民公社的“一平二调、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举国上下“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铁”却超越了当时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工、农业比例的严重失衡。人们不会忘记,由于大量的人力投入到大炼钢铁中去,造成了农业人力的严重不足,以至谷物不能及时收打归仓,立冬了,小麦种子还没下地,加之连续自然灾害,出现罕见的大饥荒。亩产万斤的浮夸风,又使中央不能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至于有人被饿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极为严重的历史教训。

吸取这段历史教训,对指导今日的科学发展意义还真不小。我们要发展经济,但决不能以破坏环境,像子孙后代口中夺粮为代价。君不见蓝天变污浊,可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目前环境的急剧恶化,良田的减少确实令人焦心;“科教兴国”口号本身确实是积极的,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其不可小视的副作用日益显现:高等教育一个劲的扩招,使普通高中的生员急剧膨胀,相当数量的学生经不起考分的沉重压力,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青春活力,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的书包也越来越重,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使小朋友们过早地跟戏闹玩耍告别。同时造成数十万大学生留守待业。另一方面,不具备升级条件的大、中专学校纷纷戴上本科、甚至重点本科的帽子,不仅严重影响高等学府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堵塞了中等专科技术学校大发展的道,反而使一些急需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企业缺米断炊;更令人忧心的是,教育脱离了“百年树人”的大方向,培养出一批不知“仁、智、礼、义、信”的呆子,眼前就有这样一个孩子,父亲含辛茹苦地把其拉扯大,并送其到美国读研。可当其父英年早逝时,这位高才生竟不愿回国看其父一眼;又有多少人得了“眼病”,用四只眼看人、看物还总是看不准,总觉得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多少人对前途悲观失望,多少人承受不了学业的沉重压力,选择自杀;……。本人认为,教育界的深入改革的确刻不容缓。

(四)诚信,民族魂、立国本。人们对五八年的浮夸风深恶痛绝,但对于目前盛行的造假风却缺乏必要的警惕。“普九”检查团,酒足饭饱后,对眼前众多的‘冒牌学生’视而不见;党建检查,有关部门明明知道多年来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却对被整理的头头是道的汇报材料津津乐道;毕业会考,作弊之风遮天盖日,早已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却能坚持数年不变;职称评定,明明知道相当多的材料实为无中生有,却仍视为评优晋升的证据,学术论文抄袭成风;粮库存粮不足,可调集其他地方粮来忽悠前来视察的中央领导,号称经过100多道工序检验均合格的三鹿奶粉竟然是使婴儿结石的毒粉; “无商不奸”“老实人不能当官” ……这些当今社会的流行语充分反映出医治这些社会顽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总之我认为:前三十年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无一不是宝贵财富。关键是如何正确吸取经验和教训。我非常赞同陈志刚同志下述一段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目标上来说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鲜明地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摈弃西方少数人民主的虚伪性;必须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克服西方社会尖锐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实现公平的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克服西方国家理性化、市场化导致的价值式微;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取得相对于资本主义更高的发展速度;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取得相比资本主义暴力泛滥、高犯罪率的优势;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反对对自然的野蛮的掠夺和破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选自陈志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于现代性模式的新探索。用上述这段话来衡量,我们的改革的确任重而道远。不过我们也应看到,最近几年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科学发展,先后采取免除农业税、免除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杂费、推行医疗卫生改革等一系列惠民措施,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毛泽东主席说过:“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吗?”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但愿我们的高层领导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区逐步克服之。

相关文章

  • 巩献田:请听钱学森同志讲政治体制究竟如何改革?
  • 邓小平“南巡谈话”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 梁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政治改革和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性选择(之三)
  • 愚悻:在前进频道也来个“十三点”
  • 《政改十三点》出笼是为自掘坟墓
  • 大众民主:图穷匕见,狗急跳墙——评《政改十三点》之一
  • 赵系图穷匕见——评《政改十三点》
  • 一个世纪性的弥天大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